。
據葉樂所知,當前大多數將在今年高手電子競技專業新生的到校都採用了聘請退役選手和外聘從業者的方式。
前些時候某個職業學院就已經公佈了教師陣容,其公佈的教師陣容則基本也是由電競退役選手和業內人士任教,而課堂大多采用講座形式。
但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至少葉樂不會這麼幹。
職業選手偶爾來講座一下就行了,或者擔任某些特殊課程的講師也行。
在電競教師的考量標準上,聘請行業資深從業者或許是最佳的選擇,但問題在於,無論“職業大神“的光環有多耀眼,他們都不是一個教育從業者,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影片和講座的形式,能讓學生們吸收到怎樣的知識和營養,將是檢驗電競專業設定的一個關鍵。
這些職業選手普遍學歷都不高、沒有教學經驗,在教學方面的能力很薄弱。
畢竟他們不只是過來教你打遊戲的技巧和套路的,其他理論知識有可能他們自己聽都沒聽說過,又如何來教學生?!
還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電競作為市場化職業教育的行業,並不需要太多的理論知識。
這句話說的也不是沒道理,可是也有錯。
理論知識還是很重要的,至少它能為學生打好基礎,正所謂“要建高樓先打地基”。
如果直接就讓學生上來實戰操作,那還上毛電競專業,直接去上班不是連大學學費都省了!
到頭來還不是一個整體素質不高的局面。
只有理論沒有實踐的也就是沒用的散兵遊勇,只有實踐卻不注重理論的也是到頭來什麼也沒改變。
鬧革命還需要各種理論和理念支援呢!
所以兩個方面都必須得注重,教會他們各種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在教學上也應儘量結合電競重視實踐的特點,而不是如其他傳統學科一般,遵循應試教育的模式。
第518章 哥不走普通路線
教育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如果只是以賺錢為目的,蹭一下電子競技的熱度,對學生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學生在學完3年課程之後,能否轉化成對這個產業有認識有用的人是個問題,現在以最現實的一點來看:目前成型的電競教材都沒有編完,是否能支援三年的專業授課還是個問題。
就目前院校開設的電競課程來看,學生的培訓方向輻射了電競產業上下游各產業鏈。
主要分類有:職業戰隊方向(職業運動員、教練、分析師、俱樂部運營、管理學等)、電競賽事方向(賽事承辦、運營、賽事裁判、主持解說、音影片採編、計算機裝置維護基、賽事編導等)、電競媒體方向(主播、電競記者、電競媒體編輯、電競欄目策劃影片製作等)、電競廠商方向(遊戲角色關卡設計師、電競外設設計、數字營銷等)。。。。。。
如果真正專業的細分化下來,你算算要編寫多少教材。
估計得把人逼瘋!
這個時候葉樂不得不感慨自己聰明機智,在第一年沒去淌這趟渾水。
可以說第一批學員最幸運也是最倒黴的一批。
幸運在他們更容易找到工作,有無數人揮舞著鈔票哄搶這些人才。
倒黴的是,他們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試驗品。
當下包括教材制度教學體系等等的一切全部都不完善,都還處於一個初級需要摸索的階段。
這對第一批學員來說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對他們造成不小的影響,甚至之前學到的那些太過於殘缺不全、混亂不堪的知識,在他們未來的工作中發揮不了作用,最後優勢盡失一無是處。
以後肯定會有人哭著喊著抱怨道:媽的,為什麼沒晚生個幾年!
如此之多的這些職業就已經很難聘請到專業的講師,編寫規範的教材了。
可還不是全部,這些僅僅只是電競行業急需的人才!
立志要走高階路線、國際化路線,成為電子競技學院中的“重點大學”的魔都電子競技大學要到取明年才會招收第一批學員,葉樂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準備。
現在國內都還沒有統一的教材,不過葉樂這裡倒是花費了3萬遊戲點兌換出了未來10年的電競教材。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兌換20年以後或者50年以後的更完美、更專業的教材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未來的遊戲和現在大不相同,主流專案自然也就不一樣。
將它們兌換出來反而不符合當前的情況,並且就算是10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