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磨出來的,不然寫不出稜角。
相聲的開山老祖窮不怕先生就特別擅長“白沙撒字”,最擅長寫的是對聯,其中有一對非常出名,叫“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字翰林書”。
白沙撒字也專門有小曲配合一起表演的,像《拆十字》就是當中經典的代表作。現在會這門絕活的,已經非常非常少了,有的也是在舊社會從街頭起步老藝人了。
像侯寶林大師就曾經給**表演過白沙撒字的絕活,為了找漢白玉的邊角料可是沒少費功夫。
黃華和方文岐已經換上大褂了,方文岐手上還提著一件小點的青色大褂,朝正在忙活的何向東走去,在其背後說道:“東子,等會的開場小唱就交給你了,今天能不能圓好沾子就全看你了。”
第十六章 韓信算卦
“啊?”何向東嚇一跳,連手上的白沙子都畫散了。
“我來唱啊?”何向東很是驚訝,他開蒙階段主攻柳活兒和貫口,每天練功也都有唱小曲小段、戲曲、太平歌詞之類的,但是師父從沒讓他上場演出過。
方文岐反問道:“怎麼,害怕了?”
何向東趕緊道:“沒有,沒有,我也是經歷過上場考驗的人,怎麼會害怕呢?“
“行了,別吹了,趕緊把衣服換上。”方文岐把青色大褂塞到何向東懷裡。
“好嘞。”何向東喜滋滋地套上了衣服,這衣服是去年師父親手給他做的,很合身,看起來倒是也頗有幾分儒雅傳統的味道。
方文岐做大褂也是一絕,傳統的中式大褂是不能有肩縫的,要在一塊整布上進行裁剪,同時要求領子、袖口等處要合身,口袋不僅要有暗口,還得斜切,所以製作難度比較大。
尤其是在盤“疙瘩袢”上面,這絕對是個細緻活。基本的粗坯完成後,還要用鑷子一點一點地微調,既要盤實,又要圓潤,還要每個袢鼻都對稱,這沒個十幾年功夫是下不來的。
黃華在一旁看的也眼饞,豔羨道:“方老哥,你說你什麼時候也給我做一套大褂唄,你看我求你這麼久了。”
方文岐卻道:“你就算了吧,連疊大褂都不會還好意思問我要大褂?”
黃華道:“不是,方老哥,我是野路子出身,又沒有個正經師父教過,疊大褂這種基本功沒學過啊,要不您教教我,我不就會了嘛。”
方文岐笑道:“想學啊,可惜我現在已經不收徒了,要不你跪地上,給小東子磕一個,拜他為師讓他教你?”
黃華不幹了,道:“那我還有輩沒輩了?”
他不幹,何向東更加不幹了,急著嚷嚷道:“師父,你可不能這樣糟踐我啊。”
黃華喝罵了一聲:“一邊去。”
換好了大褂的何向東,喜滋滋問方文岐:“師父,我等會唱什麼啊?”
方文岐道:“隨你吧,你愛唱什麼就唱什麼?”
黃華也搭茬:“對,你要是實在不會唱,玩個雜耍,擺個倒立都行,只要能圓好沾子就都行。”
何向東道:“唱曲我還行,倒立不行,小師妹倒立那是一絕,黃叔你讓你家菲菲穿上裙子,來個倒立,我保證沾子圓的比誰都好。”
“小混蛋,你給我站住。”黃華脫下鞋子,滿場追殺何向東。
方文岐也是在那裡笑,這叔侄兩個人從來都是沒大沒小的瞎鬧。
挨完收拾的何向東準備開場了,方文岐和黃華站到旁邊去垂著手看著,何向東自己走到鍋裡面。
環顧了四周的人一眼,何向東從口袋裡面拿出玉子板來,用右手拿好,先是打了一串花點。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板眼迴歸正常,何向東張嘴開場,嗓音清亮,鼻音悠然,韻味十足:
“漢高祖有道坐江山,有君正臣良萬民安。
有一位三齊賢王名叫韓信,他滅罷了楚國把社稷來安。
這一日閒暇無事跨雕鞍在街前散逛,見一座卦棚擺在路南。
卦棚裡坐定了一位道長,他仙容道骨骨道非凡……”
唱的是太平歌詞《韓信算卦》。
周圍趕集買貨的人也被這唱曲的小孩吸引了,一來二來倒是聚了不少人過來。
“嘿,這小孩唱的是什麼啊?真好聽啊。”
“好像是太平歌詞,我聽我爺爺哼過幾段,這小孩唱的還真有味啊。”
……
84年這會兒人民娛樂生活都很貧乏,雖說是電視開始走進千家萬戶,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