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了高深莫測的笑容。
其實太平歌詞最原始的版本就是說話帶唱,就是平常說話的節奏語氣,但是在句子裡面加上很簡答的幾個變調,帶一點點甩音什麼的。
然後有前輩在這種最原始的版本里面加入了吸收了十不閒蓮花落的唱腔,所以也可以說太平歌詞是從十不閒蓮花落裡面衍生出來的。
這就是老調的太平歌詞,一韻到底的,易學難精,大部分演員唱出來都不好聽,而那時候太平歌詞又流傳很廣,拉洋車的,賣菜的,擺攤子的都會唱,這裡面的甚至有很多人比專業的相聲藝人唱的還好。
藝人們就覺得掉份了,慢慢的也就沒人學了。所以太平歌詞的淘汰,既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也有曲子本身的原因,還有演員自身的毛病。
何向東的太平歌詞是後來改的,這裡面主要是方文岐在出力,他改良了老調太平歌詞的唱腔,從戲曲裡面吸收了不少因素進來。
這就已經不是以前老調的太平歌詞了,而是新調,這種太平歌詞學習難度比之前大了,但是容易唱好,因為唱腔改良過了嘛。
何向東學的就是這個,老調的他反而懂的不是太多。等他開始浪跡江湖賣藝之後,他天分好,嗓子也好,學的也很雜,就嘗試著把評戲裡面的唱腔,還有二人轉的一些唱法也融入了進來。
太平歌詞還是那個太平歌詞,但是這裡面唱腔的細微變化卻多了不少,量變引起質變啊,再加上何向東天生的寶嗓,這唱出來,那還得了,把丁錦洋和郭雲衝震懾住了也就不稀奇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章 翻江倒海
這就是值銀子了,這是把原先已經被淘汰了的東西給救活了啊,用現代一點的話來說,就是再次賦予了太平歌詞市場價值,可以讓觀眾重新接受了,以後可以指著這東西賣錢吃飯了。
藝術是要發展的,也是要進步的,一門藝術是不可能一直被觀眾喜歡。以前京韻大鼓裡面的白派白雲鵬先生在唱大鼓的時候,特別賣力氣,連手上的板都能給打碎了,還有面前的鼓也能給敲破了。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受歡迎的,可是後來慢慢也就不被觀眾所接受所喜愛了。
太平歌詞也是如此,也幸好方文岐何向東這兩個人又把這老玩藝兒給撿起來了,讓其重新煥發了活力,這門老藝術又活過來了,就從這一點來說,兩人功德無量,能把太平歌詞重新改調,方文岐的實力也絕對是宗師級別的,這絕對是相聲界遺忘了的一代宗師。
所以藝術是不會錯的,錯的只是藝人罷了。就算是一門藝術不被觀眾所接受了,你藝人可以改啊,可以改的讓觀眾能接受啊。
傳統藝術要發展要傳承,藝人是佔絕對的主導力量的,不能天天眼巴巴等著看著,求國家給予幫忙,天天呼籲社會關注,講情懷,講理想,這都是治標不治本。
只有自強才是傳統藝術唯一的出路。
何向東一曲唱完,郭雲沖和丁錦洋兩人久久沒有說話,看著何向東的眼神很是複雜,兩人微微嘆一口氣,就是無言。
何向東也只是淡然一笑而已。
緊接著薛果也上場唱了一段高派快板,諸葛亮押寶,他是高派快板的嫡系傳人,高鳳山先生的親徒孫。
說起這位高鳳山先生,倒是真的需要好好提提。眾所周知,高鳳山先生是高派快板的創始人,而快板又是來源於數來寶的一門藝術。
數來寶是以前乞丐唱的,屬於半乞半藝的性質,數來寶藝人唱數來寶都是單膝跪著唱的,一來是可以吸引觀眾能圓好沾子,二是這些乞丐藝人認為自己不配站著。
高鳳山先生幼年痛失父母兄長,成為孤兒,在北京乞討為生,後來拜師學藝學了數來寶,成為了數來寶藝人,但他卻是站起來唱數來寶的第一人。
他天賦絕佳,主動改進了數來寶這門藝術,還吸收了戲曲和評書裡面的一些藝術表現手法,非常受觀眾歡迎,並且還從數來寶的基礎上發展了快板藝術,是當之無愧的宗師。
高鳳山先生也學相聲,從小就開始學,是相聲數來寶兩門抱,也為後來相聲和數來寶合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哈拉站的表演漸漸入了酣境,氣氛活躍了起來,這裡就這麼幾個人,也沒有哪個領導跟著,薛果剛唱完快板,還不得何向東這邊的人上場。
哈拉站的職工卻主動開始表演了,內蒙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雖然現在沒有樂器伴奏,但是這些人清唱蒙古的曲子還是非常有味道的。
何向東閉上眼睛開始傾聽這悠遠雄邁的曲子,雖然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