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守武昌,”趙烈文理直氣壯地大聲說道。
“自古以來,荊州乃江南門戶,得荊州則江南安,失荊州則江南亂,如今湖北當家做主的是官文、胡林翼,他們既然沒有和平的心思,那我華夏和盟友自然不能讓這根刺卡在那裡,”葉楓微笑著搖了搖頭。
武昌是李世賢的刺,也是葉楓想要的戰略要點,武昌在手,則隨時可渡江北上,但是和海州這個可直接威脅山東、直隸的江北橋頭堡來說,價值就大大不如,葉楓死死咬住這一點,只不過是要給趙烈文施加壓力,與曾國藩暫時保持和平的局面,也符合葉楓整軍和經濟發展的策略,至於曾國藩也要在湖南搞洋務,那是他很樂於看到的,如果胡林翼也能在湖北這麼搞,他倒是真願意勸說李世賢放棄進攻武昌。
事實上,李世賢這時候也沒有直接打到武昌去,並不是他的兵力不足,而是英國人跳了出來,當初陳玉成、李秀成兩路會攻武昌之時,陳玉成打下黃州,兵鋒直指武昌,就是因為英國人的干涉和欺騙才錯失戰機,雖然孤軍打到湖北通山的李秀成也只能撤軍,這一次還是英國人跳了出來,理由是武昌城內有英國人的租借,不讓李世賢進攻。
李世賢也只好暫緩進軍,打算先掃清外圍,至少要在幕阜山一帶構築一條北面的防線,卻在通城、通山、興國一帶遇到湘軍和湖北練軍的頑強抵抗,最後還真的只能在幕阜山構築防線。
葉楓和趙烈文在湖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