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部分

是抱著過來走走看看的心思來的。

在他眼裡,這只是一個島國,與熱帶的島國風情不大一樣。這會陳貴帶著他們去看鹽田,白茫茫一片,萬畝鹽田。場面很大。海水已經蒸的差不多了,已經看到鹽硝了。

“大掌櫃,這裡出的是粗鹽,這些粗鹽會運到花蓮去加工。製成精鹽、青鹽等。”

“噢。那精鹽我也看了。下回分裝好,用硬紙糊些盒子,一盒一斤分裝好,那樣價錢可以賣高些。這粗鹽北邊市場怎麼樣?”王動抓了一把黑乎乎髒兮兮地粗鹽,大粒的鹽,看著倒象是細石子一般。

“若不是掌櫃你提這個粗鹽在北邊有市場,還真就少了不少生意了。女真人用這醃皮子,量不少呢。”

“那漱口的青鹽量要加大,若有一天,大明朝百姓家家戶戶都能以青鹽漱口,那這生意就真的做大了。”

“靜之說笑了。家家戶戶都用青鹽漱口,呵呵,漢唐盛世怕是都沒有這種事情。”陳澤知道青鹽地價錢,一般地地主老財都用不起,別說普通百姓了。

“材棟莫笑,按靜之計劃,不出五年。可讓大明朝地鹽鐵專營的祖制廢棄。”王動信心滿滿。

“如何廢止。加大鹽田產出?降低鹽的價錢。這在他國行之容易,要在大明朝。如何辦理。琉球的鹽主要還是銷往東北,要想進明朝的市場,那可是難上加難。”

“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把這生意交由官府去做了,自然也就容易了。”

王動想的不想,大量的生產鹽,然後直接把這個訊息遞到鹽鐵監,讓鹽鐵監指導明龍商會做鹽地生意。官府賺的剪刀差,透過對鹽商的稅款來補足,這樣一來,不用擔心政府收不到錢,也不用想鹽的價格會不會失控,更不用去怕老百姓吃不起鹽。

晚上,幾人聚在一個鹽場邊上的漁村吃東西,海邊吃東西有時真地很簡單的,海里的魚貨弄上來,只接煮蒸就行了,調料不用多說,王動的船到哪都會帶著這些東西。

“琉球國與大明朝往來甚多,在此地做生意要注意,不可太過張狂。”

“我看這琉球國的船也不差呢,怎麼沒有船到夷州或是日本的嗎?”

“大掌櫃,琉球的船可都是大明朝送地,如今雖然自己也能造些船了,只是些小船而已,且那些個匠師還都是當然洪武皇帝時,從中國派來地。”

“我也是聽說,日本人都跟琉球人學造船,學的就是造大明朝地福船。只是奇怪,他們有船有貨,怎麼很少看到他們的船在外面跑。回國忠還說在琉球做了不少生意,有點意思。”

“有船也要有人,這些年琉球的貿易做的不錯。當初,我朝定下的日本國兩年一貢、琉球國一年一貢,這幾年,鄭大人的船隊下西洋之後,琉球國倒是越跑越勤快了,一年兩貢三貢都有。^

“此處三國細細一看,吃穿用度,與我等差別不大,官家更是以大明朝物品為奢華。一年一貢哪裡夠用的。”

“上回我聽王大人說,琉球國不只是送東西去大明朝,還有宦官美女進貢,真是有心了,這都能想的出來。”

“材棟,吳朝乾等人走了也快兩年了,怕是要回了吧。”

“靜之不說,都把這幫人都忘了,應該要回了吧,也不一定,難說,看他們怎麼遊了。若是把那大島繞上一圈,怕是差不多要回了,若是要上岸走走,那可就難說了。”

“呵呵,南下的不易,通西域古以有之,而南下大洋此為創,不知他們會有什麼驚喜帶回。”

“能全身而回就不錯了。”

“說的也是。”

在南中國海大量使用的平底船已經開始在夷州、琉球、日本、朝鮮之間大量使用,唯獨沒有往中國去。沙船在風浪不大時可用,運量極大。貿易的繁榮,促使產業分工越來越明顯,琉球慢慢已經成了王動旗下大產業鏈中的一部分,主要就是產鹽。

對於琉球國這種島國來說,鹽不值錢,所以鹽場在當地官府眼中,並不是什麼聚寶盆。王動制定下收購鹽場的策略的時候,執行起來並不難。陳貴在琉球當地有很多合作伙伴,商人趙構進入了王動的視野。

趙構是漢人。是琉球出生的漢人,此人早期包辦了琉球漆器行業與大明朝的生意,在三個國家都吃地開。陳貴進琉球時候,他是最早得到風聲。鹽鐵專營生意好做。但風險極大。聽說有人敢做鹽的生意。趙構立馬就找了上來。開始的時候聽說。鹽不是賣到大明朝去,他還有點失望,畢竟大明朝才是最大的市場。當後來陳貴地量上來之後,趙構開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