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參賽的廚師。
瀟湘記,源自湘郴州,始於至正二十(1361)年,洪武十五(1382)年入南京,大明朝最大聯號酒樓,累計有一百又八間分號。廚師,陳阿大,年四十六,三代為廚。
知味齋,源自北京,始於洪武二十(1387)年,永樂初(1402)年入南京,在北京另有分號。廚師,陸九川,年六十,入行四十六年。
美食閣,源自南京,始於洪武六年(1373)年,為京城本地之最。廚師,沈從德,年五十八,三代為廚。
豫菜館,源自豫西,始於洪武二年(1370)年,永樂初(1402)年入南京。廚師,馬德芳,年六十三,入行五十年。
瓊崖飯店,源自瓊州,始於洪武十四(1381)年,洪武二十一(1388)年入南京。廚師,張三兒,年四十八,入行四十年。
老百姓只看數字,一比,瀟湘記歷史最長,廚師年紀又最小,自然得了大家的好評。
“今日只五家菜館,灶也都架到了大堂,一舉一動也擺到了大家眼前,這下玩不得什麼花樣了。”
“可不是嘛,要說氣派,還是瀟湘記,你看那廚師的衣服,這叫一個雪白。”
“你不懂了吧,人家衣袖上可是五道箍,瀟湘記穿五道箍的一隻手數噢。”
“什麼意思?”
“特一級大廚,四道是特二級,三道是特級,兩道是一級,一道是二級,沒有箍的是三級,看到沒,打下手的,一個是三道箍,還一個沒有箍,這都是學問呀。”
“噢。”
“陳師傅早就不大動手了,平日裡做的菜一天不出五份,那要掌櫃親點才下廚的。”……
“規定菜目,菜粥”大嗓門剛剛唱完,底下轟的就亂了。
“粥呀不是菜呀。”“怎麼粥都跑出來了。”“哈哈,大廚煮粥呀!”……
“王爺,這規定菜都是選的大明朝四面八方都會烹製的菜餚,自選菜則是從難到易,材料從高貴到平普,慢慢接近百姓生活。到了最後了,一定要讓這些個大廚在平凡中弄出點神奇的品味出來。”
“有點意思!菜粥怕是大明朝吃的最多的東西。”
話雖然這樣講,但真正五位大廚煮出的菜粥就不一樣了,粥用的米也有不用,稻米,小米,薏米,雜糧都有摻雜,菜選青菜,菠菜,芹菜的都有,輔料就更嚇人了,肉末,魚圓,魚翅,雞絲,肉鬆,菜等。
這道菜真是讓所有人都開了眼,楚王自己也樂了,“不食肉糜,下次要改為不食菜粥了。”
王動也是在笑,想起他後世一個朋友的故事,“現在都不流行請吃飯,請要請下午茶,簡單一點,喝小碗湯,弄小碗泡飯,湯呢,鮑魚煲的,泡飯呢,魚翅吧!”
瀟湘記的青菜粥撥了頭箸,得了十分,原因就是一個,鮮美,看上去真的什麼都沒加,但菜切的看出了刀功,選的菜葉,看不到一點莖脈,長短寬窄都一樣,菜葉放的也是火候剛好,只到上桌時,顏色暗綠,入口知是菜葉,牙齒一碰略有感覺,不脆不爛,恰到好處。但到底為什麼會這麼鮮美,誰也不知,真的沒看到他們放什麼東西呀。隱隱有雞湯味,有香菇葉,但讓你說,又說不出什麼東西,就象撓到了癢處,讓人不爽,不撓不癢,越撓越想,一幫評判個個都在猜加了什麼,但又朦朧中猜不出,好象很接近答案了,又好象看不到邊際。
自選菜,這次有花樣了,第一道“春江花月夜”此菜名一出,個個暈去,廚師大多不識字呀。不過沒關係,有人解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春天花開的一個晚上月亮很亮,要求是,做的菜能表現出這句話的意思。”
三個主辦單位,每個單位出個題目,臨時性的,昨天才定下的,定下後出題的人就被王動請到他自己家的小魚池裡釣魚去了,只到這比賽結束才會被放出來。
這題是張科出的,瀟湘記的廚師們,都經過了培訓了,第一就是教廚師們認字,第二就是開新菜,詩名菜就兩種,一是以菜構圖表示詩的意思,二是以菜構出詩的意境。經過詩名簡單的解說,瀟湘記的廚師忙去了,另四家的呆在那不動。
決賽的評判除了五家菜館自己推出的評判以外,還有六人可都是朝庭的官員出身呀。這六人一聽到這菜名,個個眼睛都大了,你看我,我看你,還有這等菜!!
這叫一個急人呀!那四位大廚帶著各自的幫手在那流汗,評判那邊也是竊竊私語,外面更是不知道里面生了什麼事。瀟湘記倒是在吵雜中安靜下來,安靜之中,陳阿大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