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一年十幾萬斤鐵從萊蕪過來,多半是鋤頭農具,小部份用來打造兵器什麼的,這個數量,遠遠不夠用的,所以這一礦的產量,實在是太低太低。”

十幾萬斤,這個數字乍一聽好象不少,但是和永樂年間兩億多斤的總產量相比,還有後世七億噸的產量一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的感覺。

山東一省,人口數千萬人,所需的農具一年按少說也得幾十萬斤鐵,還有鍋具灶具等用鐵的地方,一礦一年出產十幾萬斤鐵,怕是連山東一省的一成都不夠用的。

地方缺鐵,光是從農具就能看的出來。

一隻犁幾十斤重,一口大鐵鍋也得十幾二十斤重,一個村子,哪一家哪一戶不要鍋和犁?

明末時節,產鐵太少,民間需求不能滿足,不少地方,犁地只能用石犁,笨重不堪,十分難受。

另外,大車騾車,甚至是獨輪車,打造傢俱,哪裡不需要用鐵?

永樂年間,鐵產量是兩億多斤,現在怕是連永樂一半的鐵產量都不到,另外戰亂頻繁,用鐵激增,民間缺鐵的情形,由來也非止一日了。

“自己開礦,是好主意。但一定要請到好的師傅,找礦脈,定窩點,立熔爐,都是要十分精準穩當……老頭子恰好認識一個熟手師傅,自己也立了一個爐子,經常賣鐵到我利豐行來,十幾年的交情了,現在寫一封信給你們,帶著去尋他,就算不能給國華你打下手,好歹幫你張羅一下,這一點交情他會賣給我的。”

張守仁聞言大喜,起身一叉手,笑道:“多謝老掌櫃。”

“些許小事罷了,”李老掌櫃不以為然,擺擺手道:“但盼你趕緊把鐵礦立起來,這樣我山東地方百姓,又要受惠多矣。”

林文遠笑著插話:“咱們開鐵礦,主要可是為了軍中所需。”

“戚,國華做事,老頭子我早就摸著門路。事前做好功夫,投入大,產出也大,而且眼光也不死板拘泥……你們確實是為了軍中所需,不過要是產量足夠,民間缺鐵,到處都用鐵,這是好大一筆財源,你們張將軍會想不到這一層?”

老掌櫃冷笑說完,張守仁倒是老大不好意思。

開礦出鐵,開始確實是為了浮山營,不過在粗步瞭解了地方上缺鐵情形後,另外也是知道出鐵的地方主要是在南方,而且把持在南直隸大士紳的手中後,他的心裡確實已經是有所打算,不僅僅是想滿足軍用而已。

眼前這老人家,也是把他看穿了。

張守仁做事,就如枝蔓一樣,很少單獨向上,而是蔓延攀扯,務使大家都有事做,都有利可圖,這樣,容易得道多助。

那些心思狹隘之輩,凡事只想自己佔便宜,卻不想想,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究竟是何意。

人心都是有利已心,真會把握人心的人,就是要把握好人的這種利已心理,這才談的上對人心的把握。

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1)

第一百八十五章礦區

“總之,此事和利豐行也是息息相關,老頭子這裡多幫些忙,我們東主也不會說什麼的……國華此去,從我這裡調給你十來個人手,都是商行的老手,也略懂一些鐵礦的好手跟隨,遇事也有一些助力……”

“好,多謝了。”

此事談妥,也是張守仁一大目的完成,當下賓主皆歡,再談一些生意上的細務時,就是沒有什麼爭執,很容易就談下來了。

等張守仁步出商行時,外頭已經有十幾人站著,都是出門的勁裝打扮,每人都有一匹適合長途出行的好馬或是健騾,行李也打好了,等張守仁過來,各人都是一躬身,齊聲道:“見過大人。”

“好,上馬走吧。”

看到楊英明等幾個自己人也在其中,都是精明外露的樣子,張守仁心裡也十分高興。

鍾顯那邊確實嚴重缺人,整個浮山營架子搭起來了,加上政務財務庶務工程器械一大攤子事鋪排開來了,人手不足是明顯之事,想要解決,最少還得有一兩年甚至三年以上的功夫。

等楊英明等眾多的青年學生成長起來,能力又強,忠誠度上肯定比外人強出很多,到時候,人才荒才算勉強度過。

從膠州出行,一路自是餐風露宿,辛苦自不必提,張守仁自穿越至今,除了幾次登州行之外,連萊州府城也沒有去過,這一次從膠州沿膠州一路西行,經高密,過安丘,特意走青州府城走了一圈。

青州比起登萊要富裕的多,府城之中人口過五十萬,到處都是怡然自得的城市市民和過往的客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