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兇害。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yīn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兇。”——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幾種龍
【應龍】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
《辭源》說“應龍”是有翅膀的千年龍,五百年的被稱為角龍。龍是不凡之物,壽命奇長,應龍更是龍中之貴(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古代卷書中的應龍圖鑑
還是應龍,不過這張有點像西方龍
【螭龍】天成軒
關於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jīng,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wěn,xìng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xìng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鰭。
【蛟龍】
又如: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牛)
又有古書說是無角龍
蛟;龍屬。無角曰蛟。――《韻會》
主流看法是無角龍。
【虯龍】拼音qiulong
解釋1。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虯龍負熊”。宋《瑞應圖》:“龍馬神馬,河水之jīng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máo,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虯龍則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虯”。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yīn,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yīn。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xìng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nvyīn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yīn,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yīn,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sè,居鐘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闢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mén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yīn陽訊息,故有龍銜火jīng以照天mé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1)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捲上》)
《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yīn,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sè,居鐘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蟄鳥獸則死,蟄木則枯。”
【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