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巧啊,好像沒人在家啊,”楊大京失望地說道。
我看看天色已晚,此時想要回去也已經沒有車了,於是就說道:“這個偏僻的山村也沒個旅館招待所之類的,看來我們只能到村裡去找戶農家先借宿一晚再作打算了。”
我正說著,我們身後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你們找誰啊?”
聽到背後有人問話,我們立刻轉過身去一看。只見前方五六米處站著一個老漢。肩膀上揹著一個藥簍,右手拿著把柴刀,黝黑的面板,滿臉的皺紋,看年紀大約有五六十歲,此刻正疑惑地看著我們。
看到他的這個樣子,羅圓圓可能已經推斷出他就是胡三所說的那個老漢,於是就笑著走上前去解釋說:“老人家,請問這屋子是不是你的家啊?我們想找這屋子的主人家打聽點事情。”
老漢聽後點了點頭說:“是啊,你們找我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的,我們從別人那裡聽說你們家有一個特別的銅油燈,所以想來看看,”羅圓圓笑著回答說:“哦,對了,我們是外地來的遊客,也是收藏各種油燈的收藏愛好者。這次聽別人說有這麼個特別的油燈就想過來看一看,開開眼界。”
老漢聽完羅圓圓的解釋,心中的疑惑才逐漸消散,一邊將肩上揹著的藥簍卸下,一邊笑著說道:“哪家的娃亂說話啊?我家哪來的什麼奇特的油燈啊?那隻不過是個破舊的銅杯子罷了。呵呵,天晚了,來,進屋坐坐吧。”老漢一邊說一邊掏出鑰匙將屋門開啟,然後請我們進屋坐。
進了屋子,發現這屋內的陳設極其簡單,廳堂內除了桌子椅子幾乎就沒有其他傢俱。老漢招呼我們坐下後,自己也拉了一張凳子坐在我們旁邊。“別人所說的是我家以前當作油燈用的一個銅杯。根本就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油燈啊。”老漢笑了笑繼續說道:“呵呵,而且這個東西三年前吧,是的,三年前已經讓我賣到廢品收購站去了。你們想看一看,怕是要失望了。”
我聽老漢這麼一說,證實胡三所說的確實不假,於是有就問道:“哦,老人家,那你能跟我們說說,你家的這個銅杯是哪來的嗎?祖上傳下來的?還是……”
“怎麼會是祖上傳下來的呢?如果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我怎麼會當廢品給賣了呢?”老漢笑著說道:“這個破銅杯,是我以前從山裡撿回來的。”
聽老漢這麼一說,我心中暗自高興。原先我以為這東西很有可能是老漢從祖上傳下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老漢可能也不知道這個銅爵的最終來歷。但是現在老漢說是他自己在山裡撿來的,那麼他撿到銅爵的那個地點就很有可能離我們所要尋找的古洞不遠了。於是我就急切地問道:“老人家,那你還記得自己是在哪撿的這個銅杯子嗎?”
老漢聽我們這麼窮追不捨地問,彷彿覺察到了什麼,稍微遲疑了一下,想想道:“還別說,真有些想不起來了。為了這事,胡三不知找過我多少次。他還曾經帶過一支什麼考察隊來找我,走了大半天的,就是找不到那個地方了,太久了……”
此時回是回不去了,老漢看看天色已晚了,知道我們還沒找到落腳的地方,於是就熱情地挽留我們暫時在他家裡住下,並給我們準備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晚飯。其間他還和我們講了許多山裡的稀奇故事,我們五個都聽得十分入迷……
從老漢口中實在是找不出古董來歷的確切地點,
………【第31章 踏上不歸路】………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一行五人只得起身回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南北疆的鐵路和主要公路,依舊是循著幾條絲綢之路的走向。我們今天要走的路,基本上就是絲綢古道。遙想絲綢古道八千里路雲和月,如果不身臨其境,決不會感受到當年在漫長的戈壁荒漠中,那許許多多的大漠落日、駝鈴叮噹、金戈鐵馬……
我們的車輛進入寧夏境內後,開始下起了大雨,一時比一時更大了,霧也更濃,上六盤山時,我們把大燈、霧燈全都開啟了。現在六盤山有了隧道,幾乎沒有多少盤山路了,很快就進了隧道。一進隧道就是下坡,霧也忽然消散了,遠遠的洞口亮得刺眼,走出隧道,山這邊居然是晴天。
這一路上我的汗馬車,基本上是羅圓圓在開。她開車的技術的確比我一個新手要好的的,一過收費站就是一片泥濘。新路很寬,有一半路還保留著老路的路基,還算平整。路兩側是高高的黃土上,工地上的民工們踩著麻袋搭的高梯在砌護坡。幸好只有30多公里,個把小時就透過了。一出工地就是龍泉寺,立刻就進入了不封閉的高速G312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