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花間集》中成就能與溫庭筠比肩、而風格有所不同的是韋莊。

詞派鼻祖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7o年),本名歧,字飛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詩人、詞家。也是當時作詞最多,對後世長短句的發展影響極大的詞人之一。

庭筠出身於沒落的官僚貴族家庭,雖為唐初名聲顯赫的太原溫氏後裔,但是,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早是家道中落,衰微而已。他少年時代,即以善思敏悟。才華橫溢而稱著鄉里。逮至長成,更是博聞強記,通曉音律,善為管絃,而且,尤以詩詞文賦見長。世傳,庭筠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從不起草, “但籠袖憑几,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得“溫八吟”之號。曾經“八叉手而成八韻”,又別稱“溫八叉”。大約是因為其長相較為醜陋的緣故吧,所以時人亦有稱他“溫鍾馗”的。

溫庭筠雖然甚有才思,弱齡有志.然而,仕途卻閉不得意。從28歲到35歲的八年之中,他屢屢應試,屢屢不第,尤其是最末一次應試,竟因恃才傲物,譏諷權貴,觸犯上司,被誣為“有才無行”,再次名落孫山,以至於一生都未能得中進士。

大約是唐直宗大中三年(849年)的前後,溫庭筠以善於詩溫庭筠

詞,被當朝宰相令狐綯選用為考功郎中,進入相國的書館工作。有一次,令孤綯看到他填的一首《菩薩蠻》詞很好,就假冒自己的名字把它進獻給唐直宗,並再三囑咐庭筠為其保密。但是,溫庭筠非常鄙夷令孤綯的這種行為,很快便把此事宜捅出去,弄得堂堂相國尷尬異常,大失體面。又一次,宣宗賦詩,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