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我還會倚在路邊的欄杆上發呆。風吹動我的頭髮,纏絞著亂成一團。天色黑下來之後我才會決定回去。

另一種憂鬱則是,你不必扭直腰來靠近我我做出側耳認真聆聽的動作。書裡的橋段就這麼簡單,沒有英雄救美,更沒有任何可提供我與她發生很多次對話的事件發生。你可以對此表示一些抗議。比如說要將自己的拳頭一次又一次的軋入裝滿冰塊的水桶裡,或者你也可以破口大罵我十個白天九個黑夜,當然,你也可以裝得文雅些,你可以坐在鋼琴前彈奏一曲《靜靜的頓河》,藉以那些揮舞著戰刀的哥薩克騎兵來表達你心裡激盪不停的怒火。如果我在俄羅斯或者是在那架正被你彈奏的鋼琴側面,我將告訴你,這一件事也是一種憂鬱。

說完這些事,我還將繼續告訴你一件建立在這一憂鬱之上的憂鬱事。

其實,生活的支柱一直在那裡,只不過是灰塵矇蔽了我們的雙眼。可現在一切都已改變,而這已改變的一切也已不再重要。歲月不過如此。也許我的理解和表達很直接,猶如霧靄中街道對面直直向我們衝過來的汽車的車燈。或許,只是因為我聽不到你們可以聽得見的柔美的鋼琴聲。那些聲音是否就落在一支蝴蝶的翅膀上?

如果某一天這本書終於完結了,我想以此書獻給在我孤單的流離時光裡,所認識的那天黑以前奔流不息、在天亮以前寂寞著的人群。

《書評》

定位:都市意識流

文筆:優等

情節:中

語言:優等

創新程度:優等

適合閱讀群體:對這個世界有著獨特認知的人們。

總體評價:A

小評:

有時候會有這樣的一個夢,夢見瑰麗變幻的天空,在商店偌大的落地窗外誘惑著我,然後我靜靜地靠近,讓自己的臉龐貼上冰冷的玻璃,瞪大了眼睛,張望著外面的世界。

天空滾動著一層層的血液,像浪。

這樣的一個夢,似乎是以一種簡單的視角去看周遭的一切,那種感覺很奇妙,很安靜。而《爛化在麥田上空》就是那樣的一雙眼睛,澈明的動人心魄。

依稀記得年少的時候,為了買下自己喜歡的CD,吃了一個月的泡麵,拿省下的錢換來年少輕狂的音樂,那時的記憶,如今也就成了我人生CD上獨特的劃痕。《爛化在麥田上空》就像這樣的劃痕,很輕,卻擦拭不掉。

這樣的文字,任何模式化的評論都會玷汙這本書,所以請原諒老驢以上的矯情。

如果非要歸類;《爛化在麥田上空》可以歸為意識流體系,典型的代表就是Marcel Proust的《追憶逝水年華》,還有弗吉尼亞·伍爾芙《牆上的斑點》。

中國的話,就有王蒙、高小松、施蜇存、劉以鬯。我在這裡提到他們的目的就是想跟作者和讀者強調一下,這並不是流水賬,意識流是一種隱晦的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法,所以在敘述或者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有個核心點。這個核心點也算是一本書的靈魂,像本書,它的核心。

我覺得《爛化在麥田上空》就是對這個世界一抹平靜的觀摩,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心流淌的錯落思考。有關人生、有關社會、有關友情、有關愛情,但似乎,又與這些都沒有關係,有關係的只是一次行走。

他說:“記得或者遺忘,都無關緊要,因為我還得繼續行走。”

《爛化在麥田上空》的敘述不同於傳統的意識流,因為夾雜著太多年輕人的色彩,灰濛濛的敘述中,偏偏還夾雜著一縷縷燦然的陽光,照在人的側臉上,一半明媚一半憂傷!亦或者,那不是陽光,而是鮮血,刺痛著人們的眼球,逼迫著一些依稀的驚恐,還有一些淡淡的悵惘迷茫……

這樣的文字,初始的感覺真的很棒,很動人心魄,有著一種靈魂上親近的巨大魔力,但偏偏在第二卷中間之後,走入了另外一種詭異的感覺,這種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作者在語言上的功力是沒的說,但偏偏在人物上有些強扭的感覺,以至於讀到後面偏偏有種強加的意味。

這一點,我有些為作者後面的敘述感到些微的擔心,我能感覺到作者陷入了一種瓶頸。

我不知道該怎樣建議,只能給你幾個關鍵字,權當一種謎題。

透視!迷茫!烏托邦!自我解剖!

或許,連作者本人也沒想到會有人把他的這本書定義為意識流小說。或許,有些人只是匆匆的讀過,帶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心情離開。或許,我的這些觀點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