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道:“那麼,不知什麼樣的事情才能使公主有出宮的理由?”
王允道:“元常這一問正是此中關鍵公主若要出宮,則宮外必然發生了與公主非常有關聯的事情,並且如果沒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更不能在宮外住宿”
“公主常年住在深宮,豈能有機會認識宮外面的人,就算認識恐怕也是三公九卿的千金小姐,而且還要帶上那二十人,聲勢有點大了,這樣的藉口怎麼能夠找得到?”丁淮道,“若其不然,我等就只帶公主出宮,其餘人等就不管了,如何?”
伏完驚訝道:“皇上如今時日無多我等若是連其最後一道旨意都不能完成豈非有負皇上所託更何況此事還沒有到必然無法完成地地步若是元常能採用老夫地這個計策這二十人也不難出宮”
丁淮心中暗想薑還是老地辣方才自己五個人商量半天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於是有點恭維道:“方才小侄也和手下眾人商議了半天卻也沒能想出什麼好辦法感到問題有點棘手這才想到放棄那二十名女子得保公主無恙也並非故意違抗皇上旨意只是不知大人是何計策淮願聞其詳”
伏完沒有立即介面反到是雙眼盯住丁淮一陣猛看看得丁淮心中直發毛心中想到不是讓我夜闖皇宮吧若是自己獨來獨往倒也可以但要揹著一個人可就有點危險了何況二十多個人哪要是這樣二十多趟肯定會被人發現忽地丁淮又想到難道自己夜探冷宮地事情東窗事發了不可能呀事情已經過去六年了再說當年也並沒有留下任何破綻見過自己地宮女穗玉也被自己勒死了另外一個知道此事地張角也已經死過了
丁淮想到這裡心下釋然又一想這老頭可古怪地狠我可不能在言語之中露出絲毫破綻正在思慮間卻聽得伏完繼續道:“元常可知老夫與皇上地關係?”
丁淮心想原來是這個自己多慮了不過這件事情誰不知道不就是皇上地妹夫麼這種關係也值得拿來炫耀說起來我現在也是駙馬呢但是丁淮口中卻道:“曾經聽家父提起過”
伏完“哦”了一聲道:“老夫差點忘記了元常乃是建陽兄之子不錯正是這種關係老夫膝下有一女與永年公主乃是表親兩人自幼便在一起玩耍長大後更是閨房密友無話不談這件事情洛陽城中幾乎人人都知道”
“伏壽”丁淮脫口而出,伏完點了點頭,忽然又感到很意外,問道:“咦,元常如何得知小女的閨名?”
丁淮不由老臉一紅,支吾道:“曾經聽到家父提及過”
伏完有點糊塗了:“我和令尊見面的時候好像從沒有提到過小女的名字,真不知建陽兄如何得知?真是讓人奇怪,下次碰到建陽兄,我一定要問問”丁淮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好險,差點圓不過去下次遇到我父親的時候,顧及也是董卓進京之後,那時候恐怕你也顧不上問這種無關的問題了
伏壽是東漢王朝最後一位死於非命的皇后,她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拯救她丈夫的王朝她的犧牲對大漢王朝沒有任何幫助,在其死後十一年,東漢王朝終於滅亡,歷史進入另一個新的天地留在世間的,只有一段悲情,供後人唏噓
於是,丁淮不願再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下去,便扭轉話題道:“即使這樣,這件事情和公主出宮有什麼關聯嗎?”
伏完聽到丁淮問話,也就不再費腦筋去想丁原如何知道女兒閨名的事情,便接著言道:“若是老夫對外聲稱小女即將出嫁,這個訊息一旦傳到宮中,永年公主必然要前來與小女相敘,甚至就可以有了理由讓公主在駙馬府中住些日子公主也可以幫助我兒伏壽準備婚嫁為理由,多帶些宮女,可使那二十名女子混在其中,元常接到後,即可趁機護送公主去青州”
丁淮聞言,大驚失色,伏壽已經訂了婚了,自己豈不是沒有了希望,心中一急,口中不由問道:“伏壽公主何時有了婚約?”
伏完沒有注意到丁淮的神情,聽了丁淮的問話,慣性般地搖搖頭道:“不曾有過”
丁淮心下大定,冷靜想了想,道:“以下官來看此計萬萬不可,如此一來,若是公主在大人府中不見,則伏大人必然難逃干係”
伏完嘆聲道:“老夫也知道此計稍有不妥之處,然而除了此計之外,我等勢難完成皇上最後的心願?”
丁淮道:“倘若使用此計,必然有損於伏壽公主的名節,這也是不妥之一;一旦公主失蹤,新皇必然怪罪大人,這是不妥之二;伏壽公主之前沒有婚約,突然宣佈出嫁必然也被其他有心人所懷疑,這是不妥之三更況且匆忙之間,這男方不知大人可曾想好,是否與之商議過?”
伏完道:“元常所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