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7章 鐵腕改革,不留情面

幾天之後,趙育明帶著一批政工人員,以及幾千新兵來到了徐州。經過簡單的休整之後,這批政工立馬按照溫三提出的思路,對徐州以及周邊區縣推行土地改革。

為了順利實施土改計劃,光憑這些人去說服教育肯定是沒有用的。所以每一批工作人員下去,必然都會帶上一支連級作戰單位,對付一些有私人武裝的地主,甚至要出動營級作戰單。

溫三不管這些人有什麼想法,直接徵收就是了。不同意的,抓來遊街示眾,沒收所有財產,一分都不留。

在這種高壓的政策之下,地主鄉紳雖然心裡不服,卻也沒有任何辦法。如果能按照上面的政策辦事,還能留下一部分,負隅頑抗的話,結局只會更慘。

對於土豪劣紳來說,這肯定是一場災難。但對於窮苦的老百姓來說,卻是一場狂歡。

以及他們做夢都得不到的土地,現在直接按人頭分配下來。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由耕種。每年產出的糧食,也只需要上繳一小部分。

這對老百姓來說,絕對是破天荒的大好事。從來沒有哪個地方這麼施行過,這讓大多飢寒交迫的老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原本好些準備往城裡跑的老百姓,也改變了心思,抓住機會留了下來。

華夏族人的農耕意識已經形成了幾千年,對土地的熱愛肉眼可見。只要有土地給他們耕種,真沒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

特別是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走出自己的家鄉,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客死異鄉的可能性八成以上。

溫三的舉措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致擁護。他們的土改態度不但非常的強硬,執行的力度也非常的徹底。

不管是哪一家,有什麼背景,都不會區別對待。對於那些託人情,找關係的,一律視而不見。

如果涉及到某支部隊的主官,或者某些政工,想要從中和稀泥,或者徇私舞弊的,便是一擼到底。個別情節嚴重的,甚至會送上審判臺。

為了推行這個土改制度,溫三的態度非常堅決,並且拿出少有的嚴肅態度。就連王師長手下的旅長親自找他說情,都被擋了回去,並且還被嚴厲警告,不得再參與相關事務。

這在種鐵血的手腕之下,徐州以及周邊地區的土改制度推行得相當的迅速,也執行得非常的徹底。好些地主甚至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手中的土地就被剝奪了。

在這種高壓的態勢之下,雖然有少量的反對聲音,卻是無法影響大局。有少量的地主鄉紳攜家眷外逃,溫三也懶得搭理。反正土地是帶不走的,至於帶走的金銀財寶,也就顧不上了。

有人走,自然有人過來。

土改的訊息傳開之後,周邊好些老百姓都聽到了風聲。起初大家只是半信半疑,誰也不敢指望有這樣的好事。

可總人膽子比別人大,聽到徐州那邊有土地可分,於是大著膽子就過去看看。

有棗沒棗打一竿子,萬一是真的呢?農奴的身份不就翻身了嗎?

一些趕巧的莊稼漢,剛到地方就分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頓時高興瘋了。在確定自己擁有土地耕種權之後,他們立即回老家,將自己一家大小,家裡的鍋碗瓢盆都一起搬了過來。

榜樣的力量自然是無窮的,儘管還是有人不信,可這麼多人言之鑿鑿,想不讓人相信都難!

於是乎,周邊區縣的那些窮苦老百姓大多都動了心思,不停的往徐州管轄的地方搬遷。

為了得到夢寐以求的土地,過來的百姓是越來越多。原本因為戰亂流失的大量人口,也跟著回來了。

徐州本城,以及周邊地區人口大增。絕大部分老百姓對溫三這一舉措感恩戴德,就差把他供到香火上了。

相對於老百姓的認可,那些地主鄉紳自然是恨死了溫三。有關係,有能力的自然是逃之夭夭,跑到省府,甚至國府高層去告溫三的狀。

說溫三在徐州地區:倒行逆施,巧取豪奪,引得民怨四起,民不聊生。

對於這些狀告溫三的事情,他根本沒當一回事。國府若是管得到他,早就把他的部隊主力拉出去跟鬼子拼命去了。

何況這個時候,國府正非常緊張的跟鬼子在伍漢對峙,雙方集結的兵力達到了七十多萬。

大戰一觸即發,誰還有心思來管溫三轄區內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再說他們就算有心相管,也是無力支配。

對於這些人告狀,基本就能隨意的應付一下,能拖就拖。實在被這些人惹煩了,乾脆哄出去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