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熱淚盈眶,有的同學差點淚流滿面,有的同學感覺鼻子一陣酸楚,想哭又哭不出來,莫名心傷,像是在胸口堵了一塊巨石壓抑無比。
蘇燦坐直了身體,微微含笑,神情時而恍惚,時而動然,與周遭的同學們的傷感融合成為一道格格不入的背景,明明是喧鬧的場景,卻顯得十分孤單落寞。
程可淑坐下,眼中閃過極為複雜的神色,這個看起來似乎普通的大男孩,忽而變得高深莫測了。
言老頭站在講臺,充滿激情的道:“大家想不想讓蘇燦上臺來給我們講講漢服之美?!”
“想要!”面對如此吊胃口的言老頭,班上的人雖然不憤,卻還是齊聲大喊著道:“蘇燦來一個,蘇燦來一個!”
劉磊更是擠眉溜眼,伸手推著蘇燦的背,道:“燦哥兒,上去啊,這是漲面子的好事,別害羞,嘿嘿。”一旁的幾個死黨更是起鬨。
“好。”蘇燦沉穩站起來,目光平穩,凝靜。
他緩緩的走上了講臺,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漆的黑板上飄飄灑灑的寫著字,粉筆灰簌簌的落下且飛揚著:“千秋青史,不忘衣冠,為天有漢,鑑亦有光!”
“好字,剛勁有力,大筆如椽。”言老頭目光一凝,止不住的讚賞道,在高中階段這一群人中,能把字練的如此出眾的,寥寥無幾,但是寫的好書法的人,無一下了苦功夫的,沒有兩三年的勤學苦練,根本無法寫出這樣的字型。
蘇燦站在講臺上面,目光竟然顯得深邃,雙手的手掌心微撐在講臺上面,微弓著背。
俯視底下的同學,並沒有怯場的意思,反而像多年的老手一般,在眾多雙眼睛注視下鎮定自若。
“呼!”
輕呼一口氣。
無視了底下做鬼臉的劉磊等人。
“漢族是民族大融合的特殊民族,加上歷史悠久,漢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們無法只用言語來概括漢文化的所有內容,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漢文化的一種體現——漢服。”
“三千多年來,漢服影響了整個亞洲的服飾體系,在每個時期卻有不同,她代表不了周朝,代表不了隋唐,同意不代表今天,它就是一個民族符號,無法代表卻見證著秦漢,見證著隋唐,見證著大明朝,見證著古今和未來,她與我們的歷史息息相關。”
“漢族不是一個****的民族,她有自己魅力的民族服飾,她就是漢服。”蘇燦用一種平淡的白描口吻娓娓道來。
蘇燦本身就是一個漢服愛好者,他清楚的記得1998年這個時代,已有極少數人提倡漢服,並穿起漢服,但只是個體現象,沒有形成社會現象。
因為人們還停留在衣食住行關注的層次上面,對於漢服這種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飾品,鮮有人關注。
而且穿上之後,與周圍的大環境格格不入,容易遭到別人的批判。
漢服復興運動真正意義上誕生於二十一世界千禧年以後,時間大概是2001年至2003年初。
彼時的漢服並未走入現實社會,或可稱為網路漢服,當時的漢服處境是挖苦諷刺、冷嘲熱諷、拼命抹黑,惡意中傷,鮮有支持者。
第一代漢服者的歷史貢獻是提出了漢服復興的概念,但並未形成系統性的理論,對漢服的定位未能作出準確論述。
時間的車輪繼續向後面滾動,大約從2003年起,中國社會才開始出現了有關漢服的討論、爭議和新一輪的旨在建構民族服裝的社會與文化實踐。
漢服運動是以大中城市為中心,一些年輕人以復興漢服為目標的社會文化運動。
這是一個將興起還未興起的大時代,許多人甚至還不知道漢服到底是什麼樣子,錯把和服、韓服比作漢服。
往後輝煌且轟轟烈烈的漢服在這個時代顯得頗為落寞,鮮有人問津。
程可淑的好友李芸,突然忍不住問道:“蘇燦,我們不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嗎?怎麼會是三千多年呢?”
“看來李芸同學不懂漢服是起源於什麼時候的啊。”蘇燦平靜的看著她,然後微側腦袋對言老頭,道:言老師,我能多花點時間給他們講解一下嗎?”
“嗯,可以。”言老頭點點頭。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的四書五經成為冠服體系,二十四史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自天意而定,是神聖的。”
“而周朝是公元前10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