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蔓蔓砍掉,只剩下主幹,這就是耱條。棗刺在很多地方叫荊條,雜生,一般長在溝邊埝畔,影響莊稼生長。這些耱條捆紮在一起,拉到集市上去賣。需要的人買回家後,把耱條一根根圈在一個“曰”字形的木框中,這就成了那些年農村人經常使用的耱。

西北苦寒,莊稼都是一年一熟。每年秋季,莊稼收割後,需要犁地,地犂完後,還不能種莊稼,需要平整土地,這時候就需要耱了。耱地的時候,前面有牲口拉著,後面有農夫手持韁繩控制著方向,中間放在地上的,就是耱。耱的上面往往坐著一個孩子,或者放著一塊石頭。牲口拉著耱來回走一遍,土地平整了,才能播種。

“犁耬耙耱入麥秸,揚場使得左右鍁,吆車能打回頭鞭。”這是對農村技術能人的概括,如果能達到這些,就是農村裡的“能行人”,就是莊稼把式。這句格言在西北農村流行了幾千年,而現在,已經被人們遺忘了。

還有一句格言,是對農具的概括:犁耬耙耱耩子鏵,鐵鍁籠擔和木叉。這包括了八種農具。犁是用來耕地的,念li;耬是用來播種的,念lou;耙是把土塊弄碎的農具,念pa;耱是用來平整土地的,念mo;耩子鏵,是一套農具,也是用來耕地的,沒有“犁”耕地深,但是操作省力,第一個字念jiang,最後一個字念hua;鐵鍁是用來翻地的,與之對應的還有木鍁;籠擔也是一套工具,是用來搬運東西的,可以挑在肩膀上使用;木叉,是用來挑莊稼的農具,一般只在打麥場才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