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主任心理脆弱受不了,自請去當普通工人的有,懲罰高工的絕無僅有。
國企工廠,剛進廠的工人都要做學徒工,三年後才能拿正式工的錢糧。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比較細緻,往往能教出出類拔萃的技工。但是,一名師傅能帶的人數也有限,通常都是兩三個,超過五個的就很少了。
做八級工的徒弟,無論技術還是地位都有保障,自然是工人追逐的目標。
陳祖年早知會有此問,呵呵笑了兩聲,道:“我們的培訓基地,不再拜師父,高階技師和老師一樣,主要進行課堂上的指導。你們放心,經過改良以後,效果只好不差。”
下面發出低低的討論聲,趙勇還是覺得有點遺憾。
蘇城這時候站了出來,微笑道:“各位好,我是大華實業的董事長蘇城,歡迎大家參加大華實業的應聘。”
攝影記者們都等累了,衝上來就是一陣狠拍。
蘇城笑了一下,繼續面對工人,道:“在我們大華實業集團,除了八級工制度以外,我們還會依據具體的技術崗位和操作崗位序列,每年設定技能大師和操作大師,給予很高的獎勵和薪酬,讓技術拔尖的人才,成為企業的明星,並幫助其他工人提高。所以,進入大華實業集團以後,一線成才大有可為。請大家表現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工作。”
這段話,一半是對應聘者說的,一半是對記者說的。
陳祖年暗暗點頭,只有真正當過工人的,才能每時每刻的記得,工人不僅僅是一顆螺絲釘,還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不僅需要薪水,他們還需要承認。最近10年,失去薪水的工人很多,失去承認的工人更多。
去掉累贅,掃去心結,抖擻精神,統一思想。兩彈一星時代的中國工人能做到的,90年代的中國工人也能做到。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 招聘完成
經過短短一個月左右,大華化工集團的招聘完成,總計招募了2000名工人。
在甲醇裝置尚未運抵之前,培訓就成了主要工作,大華當年拉來的各機構專家與技術骨幹輪流上場,還有哈利伯頓的技師當場演示。
在此期間,三分之二的培訓基地宣告完成。大華又組織了數百人,搞了一套智慧型題庫,總共出了10萬道題,覆蓋125個工種。題目被存在計算機中,需要的時候就可以調出來,不僅省去了技師們編寫材料和考題的時間,而且給工人的升遷指明瞭方向。
任何工人到計算機房都可以根據工種和技術等級,隨機抽取列印測試題,以隨時測試自己的理論水平。培訓基地也是敞開了供應廢料給他們練手,晚上自己玩,白天則有駐場的技師進行輔導。任何技術工種都是用材料堆出來的,國企通常是在工作期間用好材料堆,看似省錢了,實則浪費甚巨,私企和民企通常是從國企挖人,把材料錢徹底省下來。大華採取了國外常用的方式,用廢料堆技術,再廢一茬後,才丟棄材料。
公司也鼓勵工人比較水平,再加上差距不小的工資體系,整個基地都覆蓋著良好的學習氛圍。
也由不得大家不去學習。
一級技術職稱300元,二級技術職稱330元,三級技術職稱360元,四級技術職稱400元,五級技術職稱450元,到六級技術職稱500元,全部倍於市場平均薪酬,好的技工和差的技工,薪酬差的如此之多,放在以前,絕對是要受批判的。
但在1990年已經沒人考慮要去做批判了,即使眼紅,也只能在培訓基地裡拼命的練習,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等到甲醇裝置安裝以後,再想進行如此係統的培訓就必須爭取了。
工人其實是非常需要學習的工種,也是非常需要知識的工作。車床銑床要算角度,鉗工的模具鈑金要算矩形,電工要算電阻電容,就算是纏一個線圈,也得算出纏多少圈才行。這些計算,如果要熟悉原理少說得不錯的初中知識,普通的高中水平。
中國特色緣於基礎薄弱,建國後的工人數量很少,懂數學和物理的更少,於是研究了很多的土辦法,用死記硬背的經驗公式以做代替,並一代代的傳下來。當年的出版界,就很有一批《機械工人數學》似的出版物,這樣的做法是避過了不少的現實問題,但要培養高階技工土辦法就只能期待天才了。
越發達的國家高階技工的數量越多是有緣故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不懂幾何和代數,要看懂說明書和圖紙都困難年輕的工人還有機會繼續學習,三四十歲以上的工人,要從四則運算起步難度是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