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部分

不過當時國內的媒體上,對於楊一所讀過的翻譯體,幾乎都是滿滿當當的好評,稱之為“大程度保留了翻譯之前的震撼力,即便是對法語一竅不通的人,也完全可以得到一次不同尋常的閱讀體驗”。

而且就連經常有自詡不凡之人跳出來,對大眾意見冷嘲熱諷的某些小眾文學論壇,也出奇地保持了一致論調,想來翻譯之後的文章,應該還是十分靠譜的。

每每想到這裡,楊一就不由得十分感jī這本書的譯者,要是沒有此人,隨隨便便把翻譯成中文的作品再還原回去,一去一來之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楊一可不敢保證還能如歷史的走向一樣,鐵定摘得龔古爾獎。

但唯一的重點就是,這部作品所講述的東西太過沉重——好吧,事實上所有的傳統文學作品,能夠以喜劇和輕喜劇獲得普世認可的,也不過寥寥幾部罷了,多數都是悲劇收場。

是不作品一定要描述人間悲劇,算得上深刻,算得上引人深思,這個問題太過於哲學和形而上,楊一不想深陷其中。但不管怎麼說,一旦完全複製出來這部作品,並且真的獲獎之後,是絕對不能將自己的資料公之於眾的。

如果說《宋朝那些事兒》,以及《鬼吹燈》這些暢銷類書籍可以勉強稱之為寫作天賦的話,那麼傳統的描繪現實,表達人文關懷的文章,在天賦之外,需要一種名為閱歷的東西。

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再怎麼天的作家,在沒有切身體會之前,都無法寫出讓人感動的生活細節。

所以在和講談社的合約中,楊一也特別註明了不得要求作者配合宣傳,甚至連一絲作者個人資料都不能暴露的要求。

“嗯?抱歉,我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