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趕上70年學校辦春季高中班,他以優異的成績和幾十位同學提前半年跳級上了高中,躲過了同齡人的第一波上山下鄉浪潮。由於辦這個高中班教育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差奌被強烈不滿的學生和家長以各種革命的名義撕碎。幸好擔任教育局革委會主任的軍管會軍代表出面才保下了他。王仲宇上學的這個高中班除了幾個學習特別優秀的學生外,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當地權勢人物的子弟。使用各種手段逃避上山下鄉在當時以成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地暗流。)同學們當兵的當兵,無可奈何下鄉當知青的當知青,他卻因國家試奌實行頂替政策,在中江市第一批頂替因傷病纏身,聞風而動辦了病退手續的父親地班到通川機械製造廠當了工人,成了同學眼中的幸運兒。俗話說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1973年王仲宇的命運更是有了較大地改變。當時通川機械製造廠的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很喜歡王仲宇的聰明沉穩,更重要的是他在部隊時一個姓衛的得力部下託他多多照顧王賢一家,於是乎王仲宇到廠才一年多就被保送到了一所剛復課的省屬技工學校學習,廠裡的理由很簡單——王仲宇是高中畢業生!那時年輕工人中的初中生多如牛毛,高中畢業生卻可謂鳳毛麟角,就如同現在要在一線工人中尋找大專生、夲科生也許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找幾個碩士畢業生出來就不容易了。再說,那時的年輕工人對讀書也不怎麼感興趣,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參加各種群眾組織和談戀愛結婚生子。在技工學校裡王仲宇接觸到了最原始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知道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床是德國人(那時稱西德)研製成功由計算機控制的數控機床。由於父親的不幸和十年的政治混亂,王仲宇極為厭惡政治鬥爭中骯髒無恥卑劣的傾軋,他一頭扎進了科學技術的知識海洋。王仲宇成了老師眼中勤奮好學的好學生,成了整天忙於拉幫結派或談情說愛生小孩的青年工人中的另類。兩年後,他從技工學校畢業回到半停產的通川機械製造廠,出色的技能讓他很快成了生產骨幹,不到一年,他以二十一歲的年齡當了師傅,他的開山徒弟是兩位剛從農村招回的下鄉知青,兩位年齡比他還大幾歲地老三屆老知青,經過一段時間接觸,這兩個文攻武衛中的風雲人物對這位弟弟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倆位受到王仲宇極大影響的徒弟後來參加了高考,併成為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禍兮?福兮?王仲宇當時也曾報名參加高考,可廠裡不給開證明,說上面有政策,沒有上山下鄉作過知青的沒資格報考,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多年後王仲宇聽人說,由於他年輕,技術好,又肯幹,車間和廠裡都不願意放人。嗚呼哀哉!現在王仲宇的這兩位開山徒弟一個是一家大集團的副總工程師,一位是一所研究院的高階研究員,成了真正的牛人。到目前,這兩位成了高階知識份子的徒弟每年都會在春節前給師傅寄上一張賀年卡,這倆位當初武鬥中的悍將說,是師傅將他們從歧路拉回了正道。

王仲宇,這顆埋在砂礫中,飽受磨難的珍珠終於開始展露出晶瑩的光芒。王仲宇到如今還對以過世地,把他挖掘出的那位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廠長)感激萬分。

王仲宇將數控機床的電腦程式鎖上密碼,那是他自已發明的雙疊式密碼。他取下刀具鎖進刀具櫃並將各式刀具弄亂讓人無法分辨。他作完這一切後進了數控工段休息室,休息室內幾位完成定額後正在休息地工友和他打著招呼。王仲宇技藝高超,工齡長,徒弟多,在工人中有很高地威望。王仲宇應付著工友們的寒暄,端起茶杯美美地灌了一肚子涼茶,舒服地坐下舒展開疲倦的身軀。工友們這時又開始熱議起有關廠裡要兼併重組地話題。近段時間廠裡有關兼併重組的流言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因為這關係到每個職工的切身利益。對這些流言,廠裡即不否認也不澄清更加重了職工的恐慌情緒。

王仲宇聽的心裡發悶,他沉著臉站起準備出去透透氣,“王師傅王師傳,”車間勞資員推門而入。

“什麼事?”王仲宇擠出生硬的笑臉。

“給!”勞資員笑嘻嘻地將兩張百元大鈔遞給王仲宇。

“這是?”王仲宇疑惑地瞧著勞資員。

“王師傅,

這次a125機件的加工任務你完成的不錯,客戶很滿意,廠裡決定給你發兩百元的特別獎金。”勞資員將錢塞進王仲宇手中揮揮手後走人,象一片雲輕輕而來,象一片雲輕輕而去,只留下一股濃濃地廉價香水味,刺激的王仲宇直皺鼻子。

“哦——”

休息室裡一片歡呼“王師傅,請客請客。”工友們一擁而上將王仲宇圍了起來。

“沒問題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