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子的生活率以及日後的長勢。

百姓們歡天喜地的把種子埋了下去,不少人還依著當地的風俗在地裡給種子磕頭,又燒了些草木灰四處播撒,以期來年有個好收成。

也是在這一日下午,磐石堡迎來了劉若宰的信使。

大堂之上,董策放下手中書信,信上只有兩個字:動手!

他知道,是時候了!

董策深深的吸了口氣,只覺得似乎有熱血在體內沸騰,竟是忍不住身子一陣輕微的顫抖,體表的面板上都是泛起了一層細小的雞皮疙瘩。

這種感覺,多久沒有過了?上一次的時候,是夜襲建奴的營地,還是八個人義無反顧的衝向馬賊的大陣?

這種感覺,真是讓人著迷啊!

董策不是著迷於冒險,而是著迷於這冒險之後,這冒險背後,那巨大的利益!

第一次,封百戶。第二次,殺心腹大患,封副千戶。

這是第三次,這一次與以往都不相同,也要格外的艱難的一些,是要於千軍之中取大將首級!

“這一次,我又將獲得什麼?”董策輕聲的呢喃著。

他豁然拍案而起,大喝道:“石進、周仲、王渾,耶律斡裡和,翟青桐,披甲!隨本官去做大事!”

“是!”

堂下眾人轟然應是。

他們甚至比董策還要興奮,尤其是石進這幾個,他們是董策留下的軍官人才,便沒有插手民事,這些日子看著王通王羽他們忙活,一個個兒早就閒的渾身發癢了。

董策大約料到也就是這幾日,因此早就做好了準備。王渾和耶律斡裡和這兩個干將都被招到了這邊,安鄉墩那邊王通一個人帶著訓練,反正訓練章程董策都給了王通,照著程式來就成。而農業託付給了周伯,打漁造船織網交代給了王羽,城池的建設則是李貴會同蘇大成兩人及高孫二位匠戶協同處置。

未來十幾日甚至個數兒月的活兒董策都交代了下去。

是以董策走到也是迅捷。

不過一盞茶之後,一行十數騎人馬便是離開磐石堡,向鎮河堡方向而去。

×××××××分割線×××××××

秋風颯颯,已經帶著一絲寒意。

四野望去,一片枯黃,秋意已經是相當濃重。

建奴已經北撤有一段時間了,曾經在此肆虐的痕跡也漸漸的消去,這片晉北大地,又多了幾分生氣。

路上也漸漸的有不少商隊行人出現,尤其是在通向鎮河堡的官道上,更是堪稱絡繹不絕。

這會兒是秋季,將要入冬,大同鎮以北的數萬官兵將士要渡過冬天,此時正是各級組織開始採買冬衣、糧食、草束、被褥、脂油、棉花等等物資的時候。

而整個冀北道,十幾個城堡,上百個堡寨,萬餘士卒所需的物資,都是先集中到冀北兵備道所在的鎮河堡,而後再向下面派發。明末局勢如此混亂,後金、大明、反賊三方混戰不休,如此局面,軍兵將領須得大用,正是武將地位要高速攀升的時候。放在別的朝代,武官肯定已經是要翻身,可是大明朝的文官兒卻還是能死死的壓在武將上頭,驅使之如豬狗,靠的就是牢牢攥住了後勤供應的權力。

明朝往邊關運糧,採用的是開中法,這是那位極度理想主義化,從一開國就為明朝之後百多年的窘境埋下了深深禍根的朱元璋,朱洪武大帝發明的。

就像是他發明的很多制度一樣——軍戶制度、匠戶制度等等——都是看上去很美,聽上去很好,理論上沒有任何問題,而過上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簡直就是漏洞百出,一塌糊塗!

天真!幼稚!眼界太低!

至於他定下的極低的商稅制度、官紳不用納糧這些制度,就更是不用說了,明朝給禍害成現在這樣兒,朱元璋難辭其咎!

這位開國大帝治軍,治人都是沒得說的,唯有治國,可能跟他出身有關係,眼界即窄且低,很多想法過於理想化。

或許說,他也沒錯,卻是錯估了人的貪婪。

開中法可就是最典型不過的例子。

所謂開中,說白了,就是鼓勵商人向九邊輸運糧食,然後從政府那裡換取鹽引,從而擁有了販鹽賣鹽的權力的一種制度。開中之制系沿襲宋﹑元,但是明朝將其發揚光大,洪武大帝的兩大得意之作——開中法和軍戶制度,此兩者相結合,不但讓大明朝損失了再宋朝一年就有幾百上千萬貫的豐厚鹽稅,更是直接把大明百萬精銳邊軍變成了百萬需要乞討,需要妻女****才能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