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精銳強悍的遊騎兵,斥候騎兵,董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這些手下,騎術太差,各人武技太差,而且沒經過戰陣,完全達不到那個要求。所幸董策對他們的要求也不高——高機動能力和一定的殺傷力就成了。

所以董策讓他們練得東西也很簡單,一共只有四類——騎馬,射箭,刺矛,劈砍。

僅此而已,沒有任何的花裡胡哨。

什麼陣型,什麼叢集衝鋒,什麼戰術戰法,董策一概沒教給。

董策一直認為,越是花哨的東西,往往越沒什麼用處。而簡單的東西容易操控,反而更有效。而由於他要做的一些事情的急迫性,沒有太多的時間給他訓練,只得是先把基本功打好,然後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增強戰鬥力。

騎術不好,沒關係,以後可以練,可以適應,現在董策給他們提出的要求是隻要是坐在馬上掉不下來就成。

至於在馬上的作戰,他們差的還很遠。所以董策給他們制定的戰術有兩套,第一套是下馬步戰,第二套才是在馬上對對方步卒的殺戮。

至於騎兵對騎兵的戰術,董策根本不打算現在練——他不會去招惹擁有大量哪怕是等量騎兵的對手,而對方如果是跟自己數量差不多的騎兵,就算是那些戰鬥力不怎麼樣的馬賊,董策定然也會立刻就選擇撤走而不是硬碰。

他手底下就這點兒家底,寶貴的很,賠不起。

第二套戰術已經練了不少次了,現在董策練得是第一套。

下馬步戰,正確的說法應該下馬步射。其步驟有三:一,拉開距離;二,下馬步射;三,上馬,拉開距離;四,下馬步射。

如此迴圈往復。在此之前,董策先要對自己手下的箭術做一些檢測。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一九零 射藝

在魯密銃大規模的普及之前,弓箭是董策手中唯一的遠端武器…而就算是火器普及了,對於騎兵來說,射速更快的弓箭也是必不可少的,更別說,強弓的威力也是極為的駭人,在某些方面並不遜色於槍械,而運用的靈活性上更有勝之。

在日常訓練馬術的那片訓練場上,戰馬都被拴在了靠近丘陵的那一邊。

訓練場的大部分都被清空了出來,在中間位置樹立了十六個大大的靶子。

靶子有兩種,一種是五尺高,一尺半的寬度,其形狀和一個站著的人差不多的那種。

第二種靶子則是比較大,也比較複雜,裡面是用木頭搭成的架子,外面則是蒙的布,布的上面畫了人,裡面用木杆二根,用繩子把邊兒給縫上,然後在四角則是用釘子釘緊以固定。整個靶子高八尺,面闊兩尺,整個形狀就像是人騎在馬上一樣。

每一種靶子各有八個,依次排開,每一個相距為五步。

而士兵們便站在距離靶子大約九十步之外的所在,按照各自所屬的都,排成三排佇列,站得整整齊齊。

在測試之前,董策先讓他們演示了一番正步走,左轉身,右轉身之類的動作,見眾人並未落下,這才是滿意的點點頭。

這些時日馬上功夫訓練的較多,可是這些步戰的基礎董策也希望他們還記得清楚,免得將來還要拾起來。

然後考校正式開始。

關於如何考校軍兵的射術,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記》中早有記載,也不需要董策多操心,只需要按照其中說的來就成。董策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若是論對這方面的瞭解在,自己是絕對比不過行伍數十載的戚少保的。而戚少保文武全才,更是少有的能把練兵的心得絕不為過,只是明末實在是太過於**糜爛,以至於想要按照其上的方法練兵都成了一種奢望。

正所謂北方之習,最重於射,但射不在圖中。

按照《練兵實記》中的法子,董策把射手分為三等。

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遠,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尋常待也。

射得不遠而平,開硬弓發重箭,能中者二等也。

射得遠而不平,箭輕弓軟多中者,三等也。

建奴及昔日縱橫沿海各省之倭奴之箭,射程都不遠,原因是箭重,箭重則威力就大,一旦人被射中便不可當。而且抵近了射,射速也極快,幾乎是那邊弓弦嘣的一聲響,這邊人就被射死了。

超等射手和二等射手那自然是不必說,幾乎是百發百中無虛弦的,而且射速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