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gence 的頭部。同時又與英文的“整合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很相似,於是,這個簡單卻響亮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雖然是個小公司,沒有資金,沒有地方。但他們卻雄心萬丈,要闖一番偉大事業。 創業之初,三人一致認為,半導體最具潛力的市場是儲存器晶片,這一市場完全依賴於高科技。1969年,英特爾推出自己的第一批產品——雙極處理64位儲存器晶片,代號為3101。第二年,又推出第一個大容量(256位)金氧半導體儲存器1101。1972年,又乘勝推出第一個容量為1KB的動態隨機儲存器1103,這種價廉物美的產品深受歡迎,供不應求,它的誕生正式宣告了磁芯儲存器的滅亡,並最終成全了個人電腦革命。 摩爾時代 在英特爾公司,摩爾定律開始得到徹底的發揮和實踐。從70年代起,英特爾就構築了其賴以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斷改進晶片的設計,以技術創新滿足計算機制造商及軟硬體產品公司更新換代、提高效能的需要。摩爾提出,計算機的效能每18個月翻一番,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贏得高額利潤並將獲得的資金再投入到下一輪的技術開發中去,才會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下來。而摩爾的口頭禪就是“改變是我們終身的熱愛”。 在摩爾定律的指導下,英特爾公司好戲連臺,1971年對外公佈了世界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宣告了“一個整合電子新紀元已經來臨”。1974年,又推出了微處理器8080。“8080”被專家們稱讚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微處理器之一,也正是從8088開始,個人電腦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發展起來。 1974年在諾伊斯卸任之後,時任副總裁的摩爾正式登上了總裁和執行長的寶座,開始了英特爾騰飛的路程。作為技術出身的企業家,摩爾從不認為自己是公司的總裁,高高在上,並且他十分注重技術的轉化,消除英特爾研究實驗室和製造部門之間的瓶頸,加快了新產品從實驗室向工廠、向市場的轉化。 由於經營策略的正確,技術上的創新,這時的英特爾已經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巨人地位,環顧四周,無一人是對手,不由得洋洋得意,但他們沒有想到,在遙遠的東方,一股新生的勢力正在成長。 1976年3月,日本最大的5家電氣公司的科研力量聯合起來,組建起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研究所,不到4年時間,他們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3月,惠普公司總經理安德森在華盛頓的一次會議上發表了一份日美兩國晶片質量的比較報告,美國最好的產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產品高出5倍。這份報告引起矽谷的震驚。 然而真正的較量是1981年。這年12月,英特爾公司推出8087晶片,日本松下公司毫不示弱地拿出3200晶片。當時64K動態隨機儲存晶片是電腦界一致看好的重頭戲,它包含65536個元件,不僅能讀,而且能夠像黑板一樣擦寫。但日本的64K晶片是半路里殺出來的一匹黑馬,以它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迅速佔有美國,使英特爾的單個晶片價格在一年內就從28美元慘跌至6美元,英特爾這個新生的巨人被狠狠地教訓了,矽谷為之譁然,美國為之譁然。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英特爾”的心臟(3)
摩爾痛定思痛,決心放棄儲存晶片市場,轉向了微處理器(控制晶片)市場,因為以其敏銳的眼光,摩爾已經準確地預測到了個人電腦以後的成功。他果斷地做出決定,Intel進行戰略轉移,專攻微型計算機的“心臟”部件—CPU,正是這一決策,最終確立了英特爾今日在全球微處理器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從1985年起,英特爾開始同康柏聯合研製以80386微處理器為基礎的新型計算機,並於1987年成功地推出運算速度比IBM個人計算機快三倍的臺式386計算機。1991年,英特爾又與IBM公司達成一項為期10年的微處理器協議,研製能用一塊晶片代替許多計算機芯址,並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處理器。 技術上的創新使英特爾不斷領先於同行,始終佔據著微處理器市場的極大市場份額,利潤連年上升,但摩爾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相信自己的摩爾定律,清楚市場的淘汰是多麼快速,依然以極大的頻率“自己淘汰自己”。1993年3月,英特爾又推出微處理器的第五代CPU產品——Pentium(奔騰)。 在摩爾主導Intel的十幾年時間裡,以PC為代表的個人計算機工業萌芽並獲得了飛速的發展。隨著PC在全球範圍獲得的巨大成功,提供PC核心部件的Intel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