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54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摩爾來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應用物理實驗室工作。當時他的研究方向是觀察紅外線吸收性狀和火焰分光光度分析。但不久研究小組因兩個上司的離去而名存實亡。而摩爾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他說:“我開始計算自己發表的文章,結果是每個單詞5美元,對基礎研究來說這相當不錯。但我不知道誰會讀這些文章,政府能否從中獲得相應的價值。” 幾年之後,在諾貝爾獎獲得者、電晶體的合作發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請下,1956年,摩爾回到加利福尼亞,作為一名化學專家加入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他想放棄以前那種太過於虛無縹緲的理論研究,做點事情,讓自己的研究得到應用。 事實證明,摩爾加入肖克利半導體公司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合作伙伴,成就了一番最偉大的事業。羅伯特·諾伊斯、布蘭克、拉斯特都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人物。但也有缺憾存在,因為肖克利是天才的科學家,卻缺乏經營能力。他雄心勃勃,但對管理一竅不通。斯坦福大學教授特曼曾評論說:“肖克利在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眼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們又很難跟他共事。”一年之中,實驗室沒有研製出任何像樣的產品。 於是,公司裡意氣相通的8個人決定“叛逃”,帶頭人是諾伊斯,他是摩爾最好的朋友。他們向肖克利遞交了辭職書。肖克利怒不可遏地罵他們是“八叛逆”。但青年人還是義無反顧離開了他們的“伯樂”。不過,後來就連肖克利本人也改口把他們稱為“八個天才的叛逆”。在矽谷許多傳說中,“八叛逆”的照片與矽谷第一位創業者惠普的車庫照片,具有同樣的歷史價值。 從仙童到英特爾 1957年9月,“八叛逆”手拿《華爾街日報》,按紐約股票欄目挨家挨戶尋找合作伙伴,他們找了35家公司,但被拒絕了35次。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家地處美國紐約的攝影器材公司,這家公司名稱為Fairchild,音譯“費爾柴爾德”,意思就是“仙童”。已經60多歲的費爾柴爾德先生已經沒有多少心情和動力了,他只提供了3600美元的種子基金,要求他們開發和生產商業半導體器件,並享有兩年的購買特權。於是,“八叛逆”創辦的企業被正式命名為快捷半導體公司。    
“英特爾”的心臟(2)
“仙童”們商議要製造一種雙擴散基型電晶體,以便用矽來取代傳統的鍺材料,這是他們在肖克利實驗室尚未完成卻又不受肖克利重視的專案。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答應提供財力,總額為150萬美元。諾依斯給夥伴們分了工,由摩爾負責研究新的擴散工藝,而他自己則與拉斯特一起專攻平面照相技術。 1958年1月,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矽電晶體,用於該公司電腦的儲存器。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優勢,一舉成為矽谷成長最快的公司,別人稱它是“淘氣孩子們創造的奇蹟”。 60年代的快捷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到1967年,公司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字。人們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矽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 1965年的一個無意的瞬間,摩爾發現出一個對後來計算機行業極為重大的定律,它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誌上,雖然只有3頁紙的篇幅,但卻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在文章裡,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積體電路上能被整合的電晶體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今後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做的這個預言,因後來積體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並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新興電子電腦產業的“第一定律”。 但在當時,摩爾和其他人都沒有想到它的作用。因為這時的仙童已經在孕育著危機,隨著分公司的壯大,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援費爾柴爾德總公司的盈利水平。目睹這種現狀,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紛紛出走自行創業。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後兩位諾伊斯和摩爾,帶著當時還不出名的葛羅夫脫離仙童公司自立門戶,在加州維爾山的一幢舊樓中,英特爾成立了,新公司最初起的名字叫“摩爾——諾伊斯電子公司”。但是英文裡Moore Noyce聽起來與more noise(吵吵嚷嚷)非常相似,所以又改成了“英特爾”。“英特爾”(Intel)本來源自於英文單詞“智慧”(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