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身。此嗜慾之最也。
例一:公子側,春秋楚人。晉楚之戰,側為楚中軍元帥,楚王知其好飲,每出軍,必戒使絕飲。側有小豎知主人好飲,乃以美酒稱椒湯以進,側喜,大醉。旋楚王召之議戰,連呼不應,乃率師夜遁。行五十里,側醒,大悔,自裁。
例二:許允,晉人。允妻阮女,交禮竟,見婦色陋,即欲出。婦止之,並問所以?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幾德?”應曰:“新婦所乏者容耳。士有百行,君有幾行?”許曰:“皆備。”婦曰:“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例三:曹鼎,明人。鼐以孝聞,仁官有德政。嘗夜駐驛亭,有豔女就之。公曰:“不可欺也。”乃取紙書“曹鼐不可”四字火之,終夜不輟。天明,召其母領去。
例四:唐皋,明人。皋少時,讀書燈下,有女調之,屢將紙窗舔破。公補訖,因題於上雲:“舔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
避嫌遠疑,所以無誤。
避嫌疑,所以竟事而遠禍也。
例一:公儀休,春秋魯人。公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爭買魚獻之,公儀不受。弟詰曰:“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