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魚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常懼而不敢失道。
本節重點有二:一言兵戰兇危,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得已而用之。再者論兵法之要,在“勢”而已,善用之者,若轉圓石於千仞之上。昔武帝伐匈奴,空文景二朝之聚集,至天子不能鈞駟,種西漢不振之因。故兵以義發,乘勢而動,則易竟全功。而歷來聖主,不輕言兵,恐傷國之元氣,亦天道好生惜物之情也。故人君背道則國危,百姓背道則乖,君子離道則亡。
豪傑秉職,國威乃弱。殺生在豪傑,國勢乃竭。豪傑低首,國乃可久。殺生在君,國乃可安。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賢臣內,則邪臣外。邪臣內,則賢臣斃。內外失宜,禍亂傳世。
本節總論治國之常經。昔韓非有言:“儒以文亂法,快以武犯禁”。故姜尚精華士,武帝遷朱郭,此防之未然也。故國之大權,應各有司職。國之經濟,重在民生。國之政治在任賢。以上三者,犯其一,禍不遠矣。
大臣疑生,眾奸集聚。臣當君尊,上下乃昏。君當巨處,上下失序。
本節論國之體制,上下尊卑,不可失序,此禮之外用也。《禮記》有言:“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昔桓靈之世,呼十常侍為父,不亡何待?故君臣之道,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