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與衰亡。”
克勞士比微笑著點點頭:“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年輕人,做了一件讓自己很後悔的事。於是他找到據說是無所不能的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一個巫婆。年輕人說:“請給我後悔藥,因為我很後悔做一件事情。”
“好,你等等。”巫婆轉身從她住的木屋中取出一瓶顏色很詭異的紫色的藥水,對年輕人說:“喏,拿去。”
年輕人接過來,不加任何思索就喝了,結果在瞬間便死了。臨死前,他臉色猙獰,巫婆在年輕人臨死前對他說:
“這個世界上的後悔藥就是死亡。下一世,記著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做錯的事情,很多是無法彌補的,努力去把事情做對吧,痛苦和後悔的惡魔才不會接近你。”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克勞士比斬釘截鐵地說道,“上帝不讓生產後悔藥的原因就是:在上帝看來,人類完全有能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人類有能力做對,卻總是莫名其妙地不斷犯錯。”楊輕輕道。
克勞士比打了一個手式,他示意楊不要打斷自己的思路。
“曾經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對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他們的員工餐廳本來是用餐票的,現在改為用IC卡了。在用卡以前,員工們一般到月底都有餘額,尤其是女員工,可節省10元左右呢。管理部的人認為,餐票不衛生,又不便保管,而改用刷卡,又有效率、又有時代感。員工們也認為刷卡方便。事情似乎皆大歡喜,可使用者總有說不出的煩惱。因為往往還在月中,他們在買飯時就被很尷尬地告知‘沒錢了’。‘這不可能’。他們總是搔著頭說,‘我以前從來用不完。’
問題出在哪兒呢?
是員工的錢不夠嗎?是餐廳的讀卡裝置有差錯嗎?都不是!
其實,原因還是在自己。比如,大家都有用信用卡消費的體驗,在富麗堂皇的商場裡,你懷揣著卡可以任意選購商品;還會很瀟灑地對售貨小姐說:‘請給我包起來。’因為你知道,卡里即使錢不夠,也是可以透支的。但如果我們改用現金,讓你拿著一摞現金去購物,當你一張一張地數著付錢時,你還能那麼灑脫嗎?其實,卡就好比成本,是允許我們花的。而伴隨著你數鈔票的心跳的感覺,你是否就體會到成本的‘三味’了呢? ”
克勞士比一席話讓三個年輕人都陷入了深思,他們像一座座泥塑一樣,定定地坐在那裡,等待著他的答案。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說:質量是免費的。只有我們按已達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才是成本的真諦。而常規的成本中卻包含並認可了返工、報廢、保修、庫存和變更等不增值的活動,反而掩蓋了真正的成本。第一次沒做對,勢必要修修補補,做第二次、第三次。這些都是額外的浪費,是“不符合要求的代價”(PONC)。
統計表明,在製造業,這種代價高達銷售額的20%-25%,而服務業則高達30%-40%!我們處在利潤乾涸的年代,原料在上漲,而市場價格卻在下降,兩頭擠壓,企業基本上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間了;加上許多行業的進入門檻又低,競爭趨於惡化,更加讓我們對存在的鉅額浪費瞠目結舌!不要再哭訴著說‘成本下不來呀’,取消信用卡,使用現金吧!那樣就會讓心跳的感覺變成我們工作中的質量意識。
如果你在服裝生產線上,把工人扔掉的布頭的統計數字或指數用‘溯源法’折返回去,用實物醒目地貼在牆上:1塊布頭+1塊布頭=1件內衣;1塊布頭+1件內衣=1件襯衣……這不就是在教員工們數錢嗎?如果在電子產品生產線上,你把牆上的缺陷率、什麼什麼率換成一目瞭然的實物或錢:比如,1個零件+1個配件=1個微型收錄音機;1個配件+1個微型收錄音機=1個隨身聽……這樣,不是就可以讓員工們瞭解代價的含義嗎?”
。。
不符合要求的代價(2)
聽了這些話,三個人似乎明白了許多。克勞士比匆忙地喝了一大口咖啡,又迫不及待地說下去:
“一旦企業經營者認識到PONC,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識別和確認要求、瞭解和改進過程上,從而設定有效的目標以符合已達成的要求。因為要求和過程越清楚,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對’;要求和過程越明確,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對。否則,做得越多,代價越大;做得越累,成本越高。這正是‘缺陷預防’的態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態。因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