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現出通路,楊么等人不知去向,那完顏烈呢?
沈約想到完顏烈,不由得琢磨這老頭子去了哪裡。但以時間推測,他感覺李清照這時候應該不認識叫顏烈的完顏烈。
果然,李清照夫婦均是搖頭,趙明誠卻有了懷疑之意,顯然感覺沈約有撒謊的嫌疑,為了圓謊,這才說了夫妻都沒有聽過的名字。
沈約笑了笑,不再多加解釋,就要遞還那石頭,不想一道光芒驀地從石頭上射出,正映入沈約的雙眼。
李清照夫妻大奇。
沈約微凜,不想自己不加試探,因緣石也會自出異樣。
瞬間禪定觀照,沈約隨即“看到”那道白光的盡頭坐著一人。
那人青衣羽冠,看起來而立之年,正閉目端坐在一蒲墊上,四周清靜整潔。沈約望之,那人睜目回望,略有訝然時,光華消散。
沈約睜開了雙眼,內心奇異。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早在千年前,就有老子說出這極為睿智的話語,真意就是順應天道就要控制慾望,這和釋家的思想本質不謀而合。
因此一般真正去修行的道士,都是儘量避免三毒侵染,五蘊遮迷,當然了,化作道教術語,這叫做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這是修行的入門基礎。
道家,釋家的無數經文,都對此做出明確的提醒,哪怕脾氣暴躁的孟子,也宣揚——善養吾浩然之氣。
皓然之氣自然是正意下的正氣。
如果入門都做不到,那妄談修行無疑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你看著坐寶馬、大腹便便的和尚、道士,基本可以肯定那不過是世俗人,只是借佛道之名吸金罷了。
沈約很少看到真正的修行者,可方才望見的那道人,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道人真正的在感應,然後感應到了因緣石,因緣石有異,這才讓兩個有修為的人彼此“看到”。
這種“看到”當然是感應。
道人是誰?
這裡如何會有一個精通修行的道人?
沈約微有興趣,可所得資訊不多,暫時不能推測那人的身份。
李清照已道:“先生方才發現了什麼?”
沈約笑笑,“因緣石果然是塊奇石。但神物自晦,本就是不想讓世人起貪奪之念。”將因緣石遞還給李清照,沈約淡然道,“兩位有此神物,不見得是幸事。”
趙明誠微有不悅之意。
李清照卻執著道:“先生貴姓大名?”
沈約略有沉吟,“沈約。”
李清照思索片刻,“可是和那輔佐梁武帝的沈約同名?”見沈約微微點頭,李清照繼續道,“先生叫停我夫婦,也算有緣,今日看過因緣石,不知可有什麼指教?”
趙明誠略有皺眉,暗想沈約這人看起來故作神秘,舉止和江湖騙子彷彿,夫人這般問,不是正中騙子下懷?
沈約見李清照極為誠懇的樣子,終道:“今年是哪年?”
趙明誠冷哼一聲,感覺這人問的問題益發離譜。
李清照卻是眸光微亮,“宣和七年。”
沈約雖然早有預料,聞言仍舊有些詫異,他似乎到了靖康紀年的前一年?
這時候的天子,不正是趙佶?
他來到這裡,那迷宮的趙佶呢?
越想越感覺離奇,沈約點頭道,“多謝相告。那蔡京想必是要索要這塊石頭獻給趙佶了。”
一言出,趙明誠臉色已變,失聲道:“你怎麼敢如此稱呼皇帝和宰相。”
沈約一言試探出如今天子正是趙佶,隨即道,“那這裡肯定是汴京了?”
趙明誠拉著妻子向前走去,低聲道,“不要再理會這個瘋子。”
在他看來,沈約十足是個瘋子。
在堂堂京城,居然敢直呼天子和宰相的大名,身在京城,卻才知道這裡是汴京,那不是瘋子是什麼?
李清照有些不願,但不好當街忤逆丈夫,離去時還不由道,“都說山中爛柯夢,人間已百年,先生莫非是傳說中的山中奇人?”
沈約倒佩服李清照的聯想豐富,搖頭道,“非也。”
李清照微有失落。
趙明誠卻拉著妻子遠離了沈約,低聲道,“他看起來不過是江湖術士,靠招搖撞騙為生,你何必和他多言什麼?這人好胡言亂語,和這個人多加交談,只怕會惹禍上身。”
李清照不以為然,但終究沒有多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