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電影。
還有一類像是《頑主》和《大撒把》這樣帶有文藝性質或者娛樂性的小眾電影。
張億謀拍攝的合拍片由於使用的是國外資金,一般不算在國產電影裡面,這就是以往金牛獎不把合拍片納入評獎範圍的原因。
這樣的國產電影很難吸引各年齡層的觀眾進入影院看電影。
《大撒把》的票房不錯,至少是賺錢了,其他國產電影就不好說了,以前國家還能透過行政的手段組織單位職工和學校學生進入電影院。
現在市場放開了,老百姓的娛樂方式豐富起來,從香江流入的錄影帶受到歡迎。
無論是金牛獎組委會想提升自身的影響力還是總局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影視行業,都是想要解決國產電影的困境,繁榮華國的電影市場。
京城電影製片廠的人倒不是埋怨張億謀搶走了原本屬於他們的獎項,只是對國產電影的未來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走。
在林子軒看來,國產電影之所以沒票房,老百姓不愛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華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電影。
深刻的藝術電影好不好,當然好,就是老百姓看不懂,不買賬,你原本就不是拍給老百姓看的,就不能埋怨老百姓的欣賞水平太低。
大部分觀眾看電影是為了娛樂,而不是接受精神洗禮。
不過,這些話他不會說出來,這時候的華國電影人還充滿著理想和堅持,走在藝術電影的大路上,他們不大看得起香江的娛樂電影,認為那是瞎胡鬧,沒有邏輯和劇情,就是東拼西湊的低俗笑料,太過粗鄙和庸俗。
在華國電影圈談論香江的商業片會被人鄙視,覺得那是不入流的電影。
其實,他們弄錯了一個概念,商業片不是搞笑片。
商業片指的是大投資、大導演、大明星的大製作,在題材和內容上迎合大眾的口味和欣賞水平,以票房盈利為主要目的。
按照這個標準,《京城人在紐約》就是一部商業化的電視劇。
葛尤沒有參與討論,他現在就在張億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