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攢劇本。
經過《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後,他對電視劇提不起太大的興趣,覺得沒挑戰了。
正如他當初在紐約說的那樣,過了這道坎,他有信心多了。
馮曉剛幫林曉玲剪片子,這有點大材小用了。
其實,隨便找個剪輯師都行,不過林子軒信任馮曉剛,他想看看馮氏風格的紀錄片,同時也讓林曉玲跟著學著點。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同樣的拍攝素材,導演透過剪輯能表達出不同的意味來。
馮曉剛剪輯出來的這部《京城的風很大》諷刺意味很濃,他把鏡頭對準了人物,凸顯了這些人回答問題一瞬間的表情,有一種黑色幽默的感覺。
如果是林子軒來剪輯的話,會更為看重人生百態和此時此刻京城的生活,更具有溫情。
林曉玲喜歡錶現真實,追尋每個人背後的故事。
這同樣代表著他們各自的性格。(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路在何方
三月底,林子軒前往花城。
他是和京城電影製片廠的人一起走,同行的還有葛尤和徐繁,馮曉剛沒有去。
自從知道張億謀的電影會參加這一屆的金牛獎,電影圈裡不少人對獲大獎都不抱什麼希望了,這是明擺著的事兒,這一屆張億謀肯定是大贏家。
否則金牛獎組委會把張億謀的電影加進來,又不給人家獎項,那就太不地道了。
既然想借助張億謀的名氣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就要給人家甜頭。
金牛獎是專業獎,不參考觀眾意見,是一幫電影專家評選出來的獎項。
很難說公平不公平,事實上,任何電影獎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只能說是相對的公平。
看過這一屆金牛獎的提名名單,各種獎項的歸屬不用評委,圈內人基本上都能猜個**不離十,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
林子軒和馮曉剛因為《大撒把》獲得了最佳編劇的提名,然而同樣獲得最佳編劇提名的還有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滿滿的主旋律。
評委對人物傳記類電影的偏愛眾所周知,林子軒和馮曉剛又是電影圈的新人,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馮曉剛不想去花城的原因。
都想當主角,誰願意陪跑啊!
他們還好些,幕後人員得不得獎影響不大,又不靠這個吃飯。
徐繁最鬱悶,作為剛出道的新人演員,主演了第一部電影,幻想著能拿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獎項,多麼完美的畫面。
如果她真的拿到了這一屆的最佳女主角,從此星路平坦,人生無憾。
可惜半路殺出來一個鞏莉,徐繁就算再自信也知道這次鐵定沒戲了,只能是鞏莉的陪襯,這事擱在誰身上都不好受。
不過人生就是如此,沒人能預料到今後會發生的事兒,碰到高興的事不要狂喜,碰到糟心的事也不要難過,都坦然面對。
作為一部小眾的文藝片,《大撒把》能夠獲得這麼多提名已經算是勝利了。
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共五項提名。
這和電影的主題有很大的關係,出國潮的話題還在持續,《京城人在紐約》在各省市電視臺的第二輪播出已經結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的資料,二月份辦理出國手續的人明顯下降,預計未來半年華國將進入一段出國的低潮期,華國人對於出國更為理性了。
《大撒把》能獲得這麼多提名估計和社會影響有關,或者說是被上面看重的結果。
這次京城電影製片廠去的人不多,就是製片人和導演,加上林子軒也就六個人。
他們對獲獎同樣不抱什麼希望,只有葛尤的機會最大,這是因為張億謀的那部電影沒有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一行人從京城坐火車去花城。
京影廠是國有單位,出差報銷都有一定的限額,這不是說他們坐不起飛機,而是覺得沒希望拿獎還是不要太招搖的好。
他們開玩笑的說,咱們坐火車去,要是能拿到大獎,就坐飛機飛回來。
“以後國產電影不好拍了,要票房沒票房,要獎項沒獎項,拍一部賠一部,誰還去拍啊。”京影廠的製片人感嘆道。
這話有點誇張了,卻也說明了國產電影遭遇的困境。
這時候的國產電影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宣傳性質的電影,比如戰爭題材和謳歌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物,也可以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