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面看重林子軒的創作才能,另一方面覺得林子軒寫的劇本都是以小博大的型別。
像《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都是室內劇,投入的資金少,但產生的效果非常好。
領導就喜歡這樣的下屬,最好是不花錢還能辦成事的那種。
這次林子軒給了他一個大驚喜,《京城人在紐約》的預算是150萬美金,他剛開始以為是後面的單位寫錯了,應該不是美金,那樣才科學。
但當他看到電視劇要全程在美國拍攝的時候就意識到沒有錯,預算的確是150萬美金。
他算了算,摺合850萬,這筆資金夠拍八部《渴望》了,上面還有李虹的簽字確認。
你們電視藝術中心的人瘋了吧?
在這個年代,華國的外匯儲備並不富餘,不是說沒有,而是都要用在刀刃上,比如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購買緊缺的醫療器械,還要大量投入到科研領域。
用來拍攝一部電視劇,這種想法未免太奢侈了一點。
他心裡這麼想著,隨手翻看著劇本,他倒要看看什麼劇本值得如此高昂的投資。
吳振輝看完劇本,對這個故事有了初步的認識。
除掉一些突出資本主義優越性的段落需要修改外,整個本子的質量很高,重點是透過這個故事展現了華國人在美國受到歧視,辛苦求生,最終夢碎紐約的全過程。
這個劇本完全達到了他的要求,如果能拍出來的話一定會對國內的人有所觸動。
只是一想到那個150萬美金,他就有點血壓上升。
這筆錢電視藝術中心肯定沒有,華國電視臺估計也不願意出,總局撥個一兩百萬沒問題,八百多萬就說不過去了,就算他願意撥款,上級領導也不會批下來。
那麼,該怎麼籌集這筆資金呢?
林子軒沒有讓吳振輝為難,他在籌款一欄中提出了幾條建議,比如從銀行貸款,或者找贊助商拉贊助,還有民間集資等等。
這些都需要華國電視臺或者總局的配合,要讓投資人和銀行相信這會是一筆賺錢的買賣。
如果華國電視臺承諾會購買這部電視劇並在電視臺播出,就會給投資人信心,如果總局願意為這部電視劇擔保,銀行就可能貸款。
吳振輝想了想,現在的政策尚不明確,還是不要引入民間資本的好。
銀行貸款倒是個好主意,只是這部電視劇能收回成本麼?到時候怎麼還貸?
找贊助商拉贊助可以嘗試,不過應該沒有哪一家廠商會拿出這麼多錢贊助,要不然就多找幾家贊助商,這樣或許就能湊齊拍攝的資金了。
吳振輝覺得以後的電視劇拍攝都能透過這幾種方式來解決資金的問題。
“咱不是給他寫了好幾條籌錢的建議麼?總有一條管用吧。”馮曉剛期盼道。
“我覺得咱們以後要向社會找資金,不能再依靠上面撥款了,要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發展得起來。”趙寶鋼提議道。
“說的也是,我有個不好的預感,恐怕咱們是自作自受,到時候籌錢的任務還是會落到咱們身上,跑銀行拉贊助都要咱們自己去跑。”林子軒猜想道,“這就是領導動動嘴,下屬跑斷腿。”
正在這時,藝術中心的電話響起,正是找林子軒的。
第九十一章 拉大旗作虎皮
林子軒接到電話,和李虹打聲招呼,前往總局開會,討論《京城人在紐約》的事情。
他以前只是寫劇本,很少參加這類會議,一般都是李虹在負責。
現在他是這部電視劇的製片人了,就要統籌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到劇本的稽核和投資的到位,小到劇組裡發生的摩擦,他都要參與其中。
這是一份很鍛鍊人的工作,還能夠拓展他的人脈。
尤其是像《京城人在紐約》這種上面交代下來的大製作,林子軒有機會接觸到總局的領導,電視臺的負責人,投資商和演藝圈的各種人物。
這就是一整套影視圈的生態系統。
林子軒製作完這部電視劇,把各方面的關係捋順,基本上就能在這個圈子裡站穩腳跟了。
這是李虹對他的培養。
否則,在這個論資排輩的年代,不滿二十五歲的林子軒絕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是社會上對年輕人的看法,在單位裡,年輕人從事的都是打雜跑腿的工作,很難被委以重任。
除了李虹的因素外,這個機會也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