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一個不到處跑的人要那東西沒用,京城就這麼大的地方,怎麼找都能找著,丟不了。”林子軒裝作沒聽出來,應付道。

“你就是想買也不行,咱們還有錢麼?”慕姍姍提醒道。

倆人一合計,從結婚到這次旅遊,花了將近四千塊錢,存摺上只剩下不到兩百塊錢了。

好在六月份的工資還有十二天就要發了,湊合著能撐到那時候,大不了就回父母家蹭飯唄,又不是沒蹭過,這種事蹭著蹭著就習慣了。

對他們來說,人生中的這件大事就到此結束了,明天繼續上班,賺錢養家。

第二天,他們把一大袋糖果放到腳踏車的車籃裡,騎著車子前往華國電視臺。

這是給那些沒參加婚禮的同事發喜糖,宣佈他們結婚了。

倆人從華國電視臺的門口開始發起,先是守門的,還有清潔工,見到人就發,也不分什麼工作,一人一小把,就是圖個喜慶的意思。

不認識的人客氣一句,認識的人就多聊兩句,熱熱鬧鬧的。

即便有人還沒來上班,也會放到這人的位置上,不能遺漏了,這是禮數,要周到。

他們提前半個小時前來,在上班之前發完喜糖,接著各自去工作,吃午飯的時候再見面。

林子軒要和陳常樂碰頭,他接下來的工作是協助陳常樂把《外來妹》賣出去,賣片子也是製片人的業務範圍。

作為一名製片人,你製作出高質量的電視劇不稀奇,能夠賣出高價才是真本事。

李虹想讓林子軒全程參與一部電視劇的製作過程,以後就有了經驗,能夠獨當一面。

陳常樂在友誼賓館開了一間房,作為他的辦公地點,見到林子軒,他非常熱情。

“新婚大喜啊,林老弟!”陳常樂笑著恭喜道。

他從身上掏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紅包,塞到林子軒的手裡。

結婚送禮金在京城不流行,這是花城的習俗,受到香江那邊的影響。

林子軒推脫了兩下,見陳常樂堅持,也就收下了,回頭他和慕姍姍請陳常樂吃頓飯就行了,各地有各地的習俗,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陳常樂這麼做自然是想和林子軒拉近關係。

所謂交情,正是在平時的人情往來中慢慢建立起來的。

第七十四章 回家

兩人客氣完畢,開始討論如何向地方電視臺出售《外來妹》的播放權問題。

陳常樂有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把華國電視臺的定價作為底價,也就是十五萬。

華國電視臺是首播,其他電視臺算是重播,價格肯定要偏低一些,但《外來妹》畢竟是熱播劇,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收購價至少不能低於十二萬。

第二套方案是在對《外來妹》有興趣的電視臺之間進行一次競拍,出價高的電視臺能夠進行第二輪播放,出價低的電視臺只能進行第三輪播放。

由於華國各地的經濟水平不同,各地電視臺用來購買電視劇的資金額度也不同。

這樣就能拉開檔次,把《外來妹》的收益最大化。

這兩天陳常樂聯絡了華國各大地方電視臺,已經有十幾家電視臺感興趣,還報上了自己的收購價格,比如京城電視臺出價七萬,滬城電視臺出價八萬。

很顯然,這些報價都達不到陳常樂的心理預期。

這時候華國的電視劇市場運營比較僵化,不夠專業,大環境如此,是低價賣出還是待價而沽,需要慎重考慮。

如果穩妥起見,可以接受各大電視臺的報價,雖然賺的不多,卻沒什麼風險。

想要賺大錢,就採取競拍的方式,分成三個梯隊,出價最高的梯隊首先播放,中間的梯隊一個月後播放,最後的梯隊三個月後播放。

這樣做存在不小的風險,很可能讓一些原本感興趣的電視臺放棄購買計劃。

電視劇講究時效性,地方電視臺趁著這股輿論風潮播放《外來妹》能取得好的效果,廣告收入也能增加不少,三個月後黃花菜都涼了,還買來幹什麼。

“林老弟,你覺得應該怎麼做?”陳常樂詢問道。

花城人膽子大,陳常樂的意思是舉行競拍,價高者得,就算是失去一些電視臺也能彌補。

林子軒來之前李虹讓他自己拿主意,他考慮了一下,穩妥固然好,收益卻不高,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現在正缺錢,值得冒險。

他覺得這樣做或許會開啟一種全新的電視劇集的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