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亞琴演了多年的話劇,徐晶蕾是表演系的學生,念臺詞都是抑揚頓挫,很有張力和節奏感,聽起來有味道。

這是一門功課,演員平時都要練習。

比如葛尤,他的臺詞功底很強,他念臺詞的特點是語速慢,用氣音,觀眾聽著舒服。

但他平常生活中說話不這樣,為什麼呢?那麼說話太累,要真是按照表演的時候一字一句的說,不僅他受不了,和他聊天的人更受不了,聽著都累。

這就是表演和生活的區別。

金亞琴和徐晶蕾的臺詞功底都不錯,如果是在其他影視劇裡肯定沒問題。

可《我們倆》這部片子講究的是絕對生活化,就按照平常生活中來,不需要用表演時的那個腔調,這樣才能顯得真實。

林子軒雖然沒做過導演,但他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經驗,能察覺到問題所在。

這些話他不會直接和演員說,要作為導演的林曉玲去說,在劇組導演的權威需要維護。

林曉玲在隨後的拍攝中做出了更多的嘗試,試圖捕捉到鏡頭中的靈性。

每個導演都有起步階段,都有犯錯的時候,從電影學院畢業只是一個開始,獲得了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格,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見不散》的票房在突破三千三百萬後就後續無力了,因為香江的動作片上映了。

不僅影院的排片數量下降,觀眾也被香江大片吸引,到下檔的時候估計只能達到三千五百萬,離預期的四千萬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沒有香江大片,那麼《不見不散》的票房極有可能超過四千萬。

這就是檔期大戰,誰佔據好的檔期,誰能在影院放映的時間長,誰就能取得好的票房。

華影公司為了利益,把好的檔期安排給引進大片,擠壓國產電影的生存空間,引起了國內電影行業的不滿。

想想看,一年十部引進大片,一部電影在影院上映一個月左右,留給國產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