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處理相關的事務。
張紀鍾這人頗有能力,劇組裡有陳導明和張國粒這種出名的演員,他照樣不在乎,該怎麼拍就怎麼拍,這就是拍過大製作的好處,不會因為碰到大明星就心怯。
如果換成是一般的導演,可能就會有所顧忌,從而瞻前顧後,進退失據。
導演在劇組裡就是核心,所有人都要聽他的。
徐晶蕾比以前開朗,人也不那麼消瘦了,眼神裡有了光彩,自信了不少。
她扮演這個學畫畫的外地女孩看來還不錯,吵起架來一點都不示弱,和《臥虎藏龍》裡的玉嬌龍在性格上有點相似。
相對於老太太的角色,這個外地女孩的背景就簡單的多,能夠學畫畫說明家境還行,有一個男朋友和一個弟弟,和男朋友的關係不太好。
對於演員來說,這樣的角色沒有太大發揮的空間。
如果演不好的話,只能成為老太太的陪襯,怎麼演出女孩內心的感受,是成功的關鍵。
“吃飯呢,又不是上班,問那麼多幹嘛,別嚇著小徐。”鄭秀蓮不樂意道。
林子軒頓時不說話了,鄭秀蓮的話他還是要聽的。
徐晶蕾看著林子軒的模樣,不由得笑了起來,林子軒在她心目中原本是大作家的形象,這時候倒是和平常人一樣了。
與此同時,賈章柯在拍攝他的第一部短片。
他們的條件就沒有那麼好了,在寒冷的京城,幾個人扛著拍攝器材,在街道上行走著。
他要拍的是主角王小山在京城的生活狀態,落魄的王小山走過京城的大街小巷,在行走的過程中,攝影機紀錄下了此時此刻的京城。
街頭擁擠的人流,小吃攤上冒出的白氣,商店裡傳出的流行歌曲,髮廊前站著的女孩,民工之間簡短的問候和說笑。
這同樣是一種生活。
賈章柯痴迷於對這種平常生活的關注,他透過攝影機的鏡頭凝視著生活,他有種感覺,當你凝視著生活時,生活也在凝視著你。(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三章 靈動
同樣是電影學院的學生,相對於林曉玲的按部就班,賈章柯的拍攝就顯得隨意的多,他更多的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不一定按照劇本來。
他會用大量的時間去拍攝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這和他不是導演系的學生有關。
就像張億謀在電影學院學的是攝影,所以他的電影裡的影像都很獨特,這是個人的風格。
對於導演來說,風格很重要,就像是一個標籤,說明你和其他人不一樣。
林子軒和不少導演有過合作。
有的導演性格謹慎,他的工作是完成劇本的內容,踏踏實實的把片子拍出來就行,有的導演創意十足,他不滿足於劇本,更喜歡臨場發揮。
說不上哪一種更好,保守的導演至少能保證電影的質量不會差,有創意的導演很可能會拍砸一部好片子,這都是有可能的事兒。
作為製片人和影視公司的老闆,林子軒更願意和前者合作,和後者合作存在很大的風險。
換一個身份,作為導演的哥哥,他希望林曉玲拍的電影更有靈性,更為自由,能給觀眾帶來一部不太一樣的影片。
放映室內,林子軒看著林曉玲拍出來的素材,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看這兒,攝影機的角度,還有這些影像,太死板了。”林子軒不客氣的說道,“你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它裡面的鏡頭都給人一種飛揚的感覺,很靈動,你再看看你拍的,這就是差距。”
“老哥,姜哥那片子投資上千萬,我這個才三十萬不到,怎麼可能拍出那種感覺,我覺得這個就不錯了。”林曉玲委屈道。
“不是投資多少的事兒,而是有沒有這種意識。”林子軒批評道,“你這個作為學生作品算是及格了,可你就想著及格啊,不想要優秀麼?”
“我當然想要優秀,這不是第一次拍麼,擔心拍砸了,想保險一點。”林曉玲解釋道。
“拍砸了怕什麼,你現在就是放不開,當初拍《姐姐》時候的那股勁頭哪去了?”林子軒指導道,“膽子大一點,放開了拍,讓鏡頭來說話,拍砸了咱們又不是賠不起。”
“行了,拍電影總要有一個過程,這才剛開始,以後就好了。”慕姍姍在一旁勸說道。
“我就是隨便說說,兩位演員演的不錯,不過有一點,她們說話的腔調不對,太有節奏了,不夠生活化。”林子軒指出道。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