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9部分

上的編舞,是一種“戲”的概念,而不是“武術”的概念,武術只是一個幌子。

電影中最精彩的武術動作,往往是京劇武行出身的人編的。

他們把武術和京劇融合在一起,從其中的亮相和身段都能看出京劇的影響。

武行在出拳和收手的時候既帥又快,兩人交手的時候表現出的勁道很有戲感,這不是真正的武術,要編演過才行。

觀眾看武俠片,和在戲臺下看京劇的武戲一樣,不會緊張和投入。

它呈現的是一種距離的美感,疏離而超然,和看真實的拳擊比賽的感覺絕對不同。

據說香江以前的電影武行裡不乏練家子,但因為需求,電影裡的武打招式和現實裡的武打招式漸行漸遠,慢慢的形成了武術擱一旁,只追求電影感的局面。

李桉不想用京劇表演的路子來拍《臥虎藏龍》,在這點上和香江的武行有分歧。

他們覺得拍的好看點就行了,可李桉想拍的更寫實一些。

比如劍是雙刃的,不能過肩揮舞,否則容易傷著自己,刀才能過肩。

香江的武行在這點上用的就不對,用劍像用棍子一樣,不符合武術的基本原理。

棍打一片,劍點一尖,這都是武術中的要訣。

香江武行不注重武術原理,而是能用則用,為求方便和熒幕效果,自己研發了一套辦法。

內地科班出身的武術人員更講究這些。

不過,如果真的讓內地的武術隊或者武術名家來拍電影,寫實是寫實了,可拍出來的效果不好看,沒有香江武行編排出來的招式具有美感。

到底是用武術還是舞蹈?

李桉頗為掙扎,他來內地和武術家交流,是想在武術和舞蹈之間找到一條新的路子。

這其實是香江武行早就驗證過的東西,電影是電影,武術是武術,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只是,李桉還是不甘心。

他想拍的武俠片不僅要好看,還要有一種精神在裡面,演員要遵守武術的基本原理,出拳用劍都要有各自的姿勢。

李桉不想拍那種快速打來打去的場景,他想把武打動作放慢給觀眾看。

快好拍,煳弄一下就過去了,觀眾不會深究。

慢很難,一旦慢下來,相當於放大來看,容易露出缺點。

對於《臥虎藏龍》,李桉有很多的想法,武戲的部分只是其中之一。

林子軒給李桉介紹了陝省著名的武術家馬閒達先生。

馬先生的馬家拳和馬家鞭在內地武術界是一絕,他本人出身武術世家,擅長通背、噼掛、開門八極、戳腳等拳械。

他長期出任全國武術比賽的總裁判長,還擔任國內多部影視劇的武術指導。

李桉和馬閒達聊了不少心中的疑惑,其中有一點就是武術能不能打的好看。

武術本身同樣分為表演和實戰兩種,能不能把表演的套路加入到電影之中,讓演員的武戲不只是像舞蹈一樣的花架子,還要有些真東西。(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章 眾說紛紜

國內雖說很少拍武俠和功夫片,但影視劇裡的打鬥場面並不少見。

比如史劇,雙方大將騎在馬上互相廝殺,就需要武術指導。

而且,內地拍攝的動作戲講究寫實,武行不像香江出身京劇戲班,而是正規的武校。

觀眾對比內地的動作戲和香江的動作戲就能一目瞭然,差別很大。

想把兩者結合起來很有難度,需要仔細琢磨才行,可能最終也沒有結果,卻值得一試。

好夢公司由於拍了《臥虎藏龍》的電視劇,和國內知名的武術指導都有聯絡,還曾借鑑過香江的武俠片,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經驗積累。

林子軒不可能一直陪著李桉,只是找人帶著李桉和這些武術家們交流。

在李桉尋訪武術名家的同時,媒體對《臥虎藏龍》進行了追蹤報道。

記者們想挖掘出更多的新聞素材。

一千萬美金的投資在國內絕對稱得上是大製作了,張億謀以往的電影最多也就四百萬美金左右,內地超過五百萬美金的影片不多。

不少內地電影人一直唿籲要拍自己的商業大片,如今大片來了。

雖說和好萊塢的商業大片還相差甚遠,但足以讓媒體興奮了。

他們想知道這部合拍片有哪幾家公司投資,主要演員是誰,在那裡拍攝等等。

包括林子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