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人一樣。
有生活閱歷的老人就是這樣,見慣了風雨,對這些事情看得很淡。
林曉玲和徐晶蕾還達不到這種思想高度,分別挑選了適合自己的服裝,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國際電影節,總要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走紅毯是劇組的事情,林曉玲和徐晶蕾陪著老太太三人一起走,格外引人注目。
年輕人青春靚麗,老太太精神矍鑠,被記者拍攝了下來。
林子軒和慕姍姍早就進去了,等待著頒獎典禮的開始,透過前方的大螢幕,看到不少有點印象的日本演員從紅毯上走過。
華國電視臺引進過日本的電視劇,不少日本明星就這樣被國內觀眾所熟知。
頒獎典禮進行的很快,華國的影片《變臉》獲得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個獎項,《我們倆》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的獎項。
《變臉》的演員叫做朱序,同樣是京城話劇院的老演員,和金亞琴熟識,都是朋友。
這麼一來,國內兩位演話劇的演員包攬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他們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評委和觀眾,現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電影節的組委會特意安排兩人站在一起,田狀狀來給他們頒獎。
這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華語影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老演員們展現了驕人的風采。(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
離開東京前,林子軒沒有忘記給東方書店送去《活著》日文版的序言。
其實沒什麼好寫的,他只是把自己對《活著》這本小說的理解寫下來,最多算是感言。
回到國內,媒體免不了一番報道。
林曉玲和她那幫同學出了迴風頭,有了這份獲獎資歷,這些學生畢業後到劇組工作就不用從底層做起了,起步不同了。
徐晶蕾雖然沒得獎,名氣卻上漲不少,曝光度大增。
媒體報道《我們倆》這部片子的時候總要帶上她的名字,讀者就算不認識徐晶蕾這個人,看多了也能混個臉熟。
這就是為什麼明星都去電影節亮相的原因。
這種事情就和林子軒沒有關係了,他和慕姍姍正忙著在家裡安撫女兒呢。
小丫頭這些天沒少哭鬧,把鄭秀蓮折騰的不行。
原本以為滿週歲後會好照顧些,沒想到更難伺候了,老是爬來爬去的,活潑好動,一不留神就不見了,估計長大了也是個調皮的孩子。
林子軒商量著應該請個保姆,鄭秀蓮畢竟上了年歲,又帶孩子又做飯的太累。
要是家裡來個客人什麼的,就更忙不過來了。
如今保姆這個職業在大城市裡較為普遍,尤其是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請個保姆做做飯,看看孩子,能緩解家裡老人的負擔。
你可以說城裡人變懶了,也可以說是變忙了,或者有錢之後貪圖享受了。
有需求才有市場,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形成,只是還沒有那麼正規,不會進行培訓什麼的,只要會做飯做家務就行了,門檻不高。
鄭秀蓮覺得自己還行,請個保姆在家裡不太好,有點像是舊社會,再說家裡有個外人不怎麼方便,怕惹出是非來。
老年人就是這樣,不服老。
林子軒和慕姍姍商量一下,覺得還是要請個保姆,讓鄭秀蓮清閒下來,帶帶小雪就行,其他家務活交給保姆來做。
找保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到用人市場上找,還有一種是透過親戚朋友介紹。
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從市場上找來的人比較陌生,不瞭解保姆的為人,介紹來的保姆知根知底,用著放心,但辭退的話不太好開口,有份情面在呢。
他們決定還是找親戚介紹好了,熟識好相處。
慕姍姍聽賀姐說起過一個事兒,挺有意思。
葛尤家裡請的是鐘點工,會定期的來收拾家務,每回鐘點工來的時候葛尤都躲起來,覺得特不好意思,有點脫離勞動人民的感覺。
如今社會上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保持艱苦樸素的不多了,開始放縱奢侈了。
看看京城的馬路上就知道,進口的豪車逐漸增多,有的地方建起了豪宅別墅,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階層逐步分化。
相對來說,林子軒覺得自己找個保姆照顧一下老人孩子不算什麼。
這件事託人來辦就行,不用自己張羅,他和慕姍姍迴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好夢公司,林子軒和葛尤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