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這一段,馮曉剛上前和程曉東聊了幾句,主要是替身的問題。
李桉拍戲要求演員儘可能的不用替身,馮曉剛要求危險的場景一定要用替身,這是對演員的保護。
武行的替身有功夫底子,遇到危險知道該怎麼避開。
演員不行,容易傷著自個,一旦受傷,拍攝進度就會受到影響。
在這方面各個導演的想法不同,李桉更注重表演的真實性,替身沒法表演。
馮曉剛要保障影片順利拍完,不能讓演員出現意外。
王保強站在外圍,望著馮曉剛和程曉東聊天,遠處是姜聞和趙聞卓。
他在《英雄》劇組呆了幾個月,系統的瞭解了劇組的運作流程,這可是數百人的大劇組,每個部門各司其職。
武行主要負責武戲的拍攝和指導。
《英雄》開拍後,他演過龍套,做過替身,沒事的時候就在一旁觀摩,雖然辛苦,卻覺得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
做群演可沒有這種機會。
他出演的《盲井》不出所料的沒有透過總局的審查,只能走國際電影節路線。
影片在柏林電影節拿到了一個藝術成就獎,西方電影人熱衷於這一類的影片,導演李洋有了些名氣。
但對王保強來說,情況沒有太大改變。
《盲井》不能在國內上映,由於違規參加電影節成為禁片,好在導演和演員都不出名,處罰力度不大,就是罰款和寫檢查。
主要是這種情況太多了,第六代導演成群結隊的衝向國際電影節。
只要不是那種主題思想有問題的片子,基本上是不讓在國內院線上映,總局在這方面的管理比九十年代寬鬆不少,風氣逐漸放開。
王保強沒有因為《盲井》一炮而紅,不過也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馮曉剛和程曉東聊完,朝外圍走去,他要抽時間到醫院看看傅標。
對於傅標的遭遇他感同身受,他自己就有心臟病,拍《大腕的葬禮》那會住過院,現在還隨身帶著急救藥。
在這一行工作,生活不規律,疲勞過度,都容易引起病症。
馮曉剛一邊走一邊感慨,猛然間看到王保強,他對這個人有些印象,是自己公司的演員,就衝著王保強點了點頭。
第六百九十三章 娛記
孟淨坐在大巴車上,心裡琢磨著今天的採訪任務。
她供職於《叄聯生活週刊》,這是一家新聞文化期刊,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深受小資青年和知識分子的歡迎。
雜誌的特色是文化性與新聞性並重,力求使新聞具有歷史的品格。
說白了,就是怎麼深刻怎麼來,透著一股知識分子的清談論調。
今年是《叄聯生活週刊》變革轉型的一年,從半月刊變成周刊,從關注重大新聞事件轉向了娛樂行業。
這家雜誌以前也報道娛樂圈的新聞,如今更加側重這個方面。
這個轉型是無奈之舉,為了搶佔市場,迎合讀者的需求,不讓雜誌繼續虧損。
和其他娛樂媒體的關注點不同,《叄聯生活週刊》即便報導娛樂新聞,也要加入點深刻的東西在裡面,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格調。
比如《小雪的大冒險》,其他媒體關注八個億的投資和演員的情況。
《叄聯生活週刊》能扯到英國文學,順帶對比一下國內文學的現狀,再談到電影背後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內涵。
他們的口號是,就算是一名娛記,也要做有品味和文化的娛記。
孟淨就是這樣的一名娛樂記者。
她兩年前加入《叄聯生活週刊》,不算新人,也不是老資格,在娛記圈子裡剛剛出頭,有了點名氣。
今天是《英雄》劇組對媒體開放的日子,允許探班拍照,半個小時的採訪。
自從《英雄》籌備以來,除了一次開機釋出會,一直處在封閉的狀態。
一方面是專心拍戲,不受外界打攪,另一方面是為了保持一種神秘感。
《臥虎藏龍》是小說改編成電影,大家知道故事情節,沒有必要保密。
《英雄》投資一億五千萬人民幣,聚集了一批國內最優秀的演員,馮曉剛執導,這些因素吸引著大眾的關注。
越是神秘越能激發民眾的好奇心。
娛樂記者為了報刊雜誌的銷量,也會費盡心思的挖掘《英雄》的內幕和新聞。
可以說,《英雄》的主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