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性格。這部戲看上去平淡,但演員表演的空間比較大,有琢磨的地方。我從小就喜歡動物,小時候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貓,插隊時養過豬,這人的心態我能理解,演起來心裡有譜。
“要說老二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我參照身邊認識的一些人的生活,而且以前我也過過緊巴巴的日子。我結婚時自己沒有存款,父親給了我一千塊錢,媳婦家給了張雙人床,就這麼辦了事兒……”
第六百九十二章 軟肋
馮曉剛站在一旁,看著程曉東拍武戲。
和李桉不同,馮曉剛沒有插手武戲的意思,他覺得專業的東西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完成,他說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剩下的工作交給程曉東。
只有和他想法不同的時候,他才和程曉東進行溝通。
換句話說,馮曉剛對劇組的掌控**不強。
他知道自個不是科班出身,不屬於全能型人才,他願意用合作的態度拍片子,只要提出的意見合適,他就能接受。
可以說他謙虛忍讓,也可以說是有自知之明。
當然,他這種態度是對那些真正有本事,能讓他心服的人。
他和姜聞討論劇本,讓程曉東掌控武戲,甚至把剪輯的權利交給剪輯師。
這種放權正是馮曉剛的高明之處。
我可能沒你們有學問,懂得多,藝術感強,可我能把你們組合到一塊兒,拍出一部讓觀眾覺得還不錯的片子。
《臥虎藏龍》拿到奧斯卡獎,馮曉剛的心頭火熱,同時壓力倍增。
他不掩飾自己對於名利的渴望,想在這個行業獲得成功,受人尊重。
為此他拍賀歲片,加入導演協會,積極參加電影行業的各種活動,讓自己在這個圈子裡一步步的向前。
獎項是馮曉剛的軟肋。
他被定義為賀歲片導演,在國外電影節拿個獎還被嘲諷為鄉鎮獎。
媒體把他稱為大導演,是說電影票房,而不是指他的藝術成就,這一點恰恰是國內演藝圈最為看重的。
張億謀正是因為拿了很多獎,才在演藝圈混得開。
如果《英雄》也能拿到奧斯卡……
馮曉剛不止一次的冒出這個念頭,其實,不光是他,《臥虎藏龍》的成功讓很多人都有了想法,這很正常。
要是真的不想那才不正常。
林子軒和馮曉剛分析過,《英雄》拿到奧斯卡的機率很小,奧斯卡不可能連續把最佳外語片獎頒給華語片,還是同一型別的武俠片。
《臥虎藏龍》的獲獎恰恰說明未來幾年內華語片獲獎的難度大增。
可惜,有些人還是想試一試,覺得這是個機會,不然不甘心。
馮曉剛同樣如此,就算不拿獎,在心裡想想又沒關係。
他感覺到在《臥虎藏龍》獲獎後劇組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每個人就像是擰緊的發條,卯足勁的幹活。
原來還需要催促,如今主動性大大提升。
包括香江的工作人員,拿出了渾身的本事,奧斯卡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
《英雄》在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上和《臥虎藏龍》不相上下,還有美國電影公司的投資,極有可能複製《臥虎藏龍》的成功。
這幫人也想到奧斯卡上風光一把,不僅是風光的問題,參與制作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他們今後的身價就不同了。
馮曉剛樂見其成,偶爾還拿《臥虎藏龍》鼓舞士氣。
程曉東是香江著名的武術指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進入武行,在其中摸爬滾打了三十年,擔任過多部香江經典武俠片的武術指導。
香江武行競爭激烈。
這次袁和評憑藉《臥虎藏龍》在好萊塢大出風頭,程曉東自然不甘落後,在《英雄》的動作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臥虎藏龍》的武打場面以劍為主,劍走偏鋒,輕靈飄逸。
尤其是在竹林上的打鬥,看起來賞心悅目,美輪美奐,只是缺少一種刺激感。
《英雄》中突出劍術凌厲和兇險的一面,刺客之間的較量,不是兒戲,而是生死相搏,性命攸關。
程曉東想展現另一種武打風格,更為大氣和激烈。
《臥虎藏龍》是一個江湖裡的故事,《英雄》則到了國家的層面,千年前的遊俠劍客不受拘束,快意恩仇。
到了《臥虎藏龍》裡,武林人物和官府牽扯太深,進退兩難。
這兩部影片在各個方面都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