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沒有可能,那幫人講究利益和合同,不講人情。
林子軒正在籌建海外事業部門,專門負責和西方的電影公司打交道。
好夢公司剛剛獲得了電影發行的許可,運作起來更為自由。
“我和好萊塢的幾家大公司談過,他們態度模煳,不怎麼著急,對我們提出的條件不太贊同,認為過於苛刻。”於東介紹道。
“他們不急,我們也要有耐心,我這次去英國會透過媒體說這件事,聯合英國的電影公司合拍這部影片,把專案建起來,等著好萊塢電影公司過來談判。”林子軒如此說道。
談判是個博弈的過程,沒有耐心就會吃虧。
林子軒前往英國,英國的王子推薦《小雪的大冒險》,必將引起媒體熱議。
他趁機宣佈和英國的電影公司合作把小說拍成電影,造成聲勢,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想要分一杯羹,就會找他談判。
如果他們還不上鉤,林子軒就順勢和英國的電影人合作。
可能在影片的質量和票房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能掌握主動權。
在這方面不能妥協,不然就是為他人做嫁衣,好處都被好萊塢拿去了。
“林總,要不咱們再等上兩年?”於東提議道。
他既指《小雪的大冒險》這部電影,也是指好夢公司的發展。
等上兩三年,小說在西方的影響越來越大,自然有電影公司願意合作。
而且,好夢公司正處在一個快速擴張的時期,於東覺得有點太快了,需要放慢腳步,把公司內部的事務釐清。
投資上億的商業大片,全國的院線佈局,國際化的發行戰略。
進入新世紀,好夢公司突然提速。
對於一家資產剛剛過億的民營影視公司來說,容易造成資金鍊的斷裂,只要其中一個專案沒有達到預期,就可能功虧一簣。
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有失控的風險。
好夢公司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建立在大家對林子軒的信任上。
只是,林子軒以前沒有出錯過,不代表現在不出錯,人都是會變的。
國內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崛起的一批企業家,在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心態膨脹,制定不切實際的計劃,冒險突進,導致公司破產。
前車之鑑,不能不防。
於東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先把國內的局面穩住,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打好基礎,再圖謀向國際發展。
作為公司的總經理,他有責任提醒林子軒。
“時間不等人啊!”林子軒無奈道,“這回政策放開,給外來資本提供了契機,那些大企業和集團一旦進入這個圈子,咱們拿什麼競爭,他們能輕易的拿出幾個億建影院,收購一批影視公司組成影視集團,全面開花。”
林子軒清楚公司的擴張帶來的影響,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一個是資金鍊,怎麼保證資金鍊不斷裂,這個還好解決,可以向銀行貸款,或者引進其他的股東進行融資。
甚至自己掏錢彌補資金不足的境況。
其次是人才,特別是電影發行和公司管理方面的人才。
懂電影的人好找,懂管理的人也不難,但既懂電影又懂管理的人不多。
如果沒有合適的管理人才,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各部門互相鉗制,公司擴張的速度越快,意味著破產的風險越大。
說到底,還是公司的底蘊不夠。
和國內的其他民營影視公司相比,好夢公司或者足夠強大了,不過規模越大,越能感覺到自身的不足。
就算如此,林子軒仍然堅持快速擴張的路線。
他要在那些大企業還在觀望的時候把好夢公司發展成國際化的影視公司,否則沒有實力和資本雄厚的大集團抗衡。
華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時不我待!
二零零零年的最後一天,《華國之聲》的總決賽在湘南舉行。
林子軒帶著女兒來到湘南。
他沒有坐在第一排,而是和小雪像普通觀眾一樣坐在後面的席位上,看著何炯和李香在臺上主持,現場一片沸騰。
觀眾都在注意臺上,沒什麼人關注這對帶著口罩的父女。
只有在偶爾掃過的鏡頭裡,出現一個小姑娘歡快的模樣。
總決賽結束,林子軒拉著女兒離開,回到酒店等著慕姍姍,兩人不想讓小雪過早的在媒體上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