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前都有在酒吧駐唱的經,瞭解其中的內幕,都在一個圈子裡混,總會聽到一些傳言。
黃勃不擔心被調查,父母對他的教育起到了不小的約束作用。
喝醉酒打架的事兒他沒少幹,卻沒碰過那些不該碰的東西。
他知道圈子裡有人吸毒,創作音樂需要靈感,或者只是簡單的想要尋求刺激,有人甚至把吸毒當成了一種時尚和社交手段。
想要混進那些人的圈子,就要沾染毒品。
這個社會在開放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
由於資金有限,宣傳的力度不大,節目本身沒什麼名氣,還有大眾的不理解,京城地區報名參加《華國之聲》的參賽者不到五百人。
經過初選和複選,只剩下五十人左右,其中大多是混跡在京城的駐唱歌手。
這五十人中能被導師選為學員的不超過二十人,這些學員經過導師的指導,兩兩對決,確定晉級還是淘汰。
最終產生節目第一季的冠軍。
冠軍將獲得和音樂公司簽約的機會,音樂公司承諾會為其打造一張個人的音樂專輯。
幾天後,黃勃接到了節目組的通知,讓他參加為期半個月的培訓,為錄製節目做準備。
培訓不光是音樂方面,還有對於節目規則的詳細瞭解,以及一些必要的禮儀。
在酒吧唱歌為了活躍氣氛,可能會比較瘋,動作很大,錄製節目的時候不行,選手唱歌和舞蹈表演都要正規化,不能給觀眾留下節目低俗的印象。
而且,無論是上臺還是離開,都要保持最基本的禮貌。
節目組會根據選手的特點對服裝和造型進行設計,這就是所謂的包裝。
除了嗓子好,還要有賣相,才能吸引觀眾看下去。
接到通知,黃勃表現的很平靜,從十六歲去酒吧駐唱,到如今已經過去十個年頭。
可以說,他見證了國內流行音樂的發展史,和不少當紅的歌星有過交集,看著這個圈子裡的人來來往往,起起落落。
他想在世紀之交給自己的這個十年一個交待。
如果這次還不成,那就改行做其他的,人總是要生活下去。
林子軒對《華國之聲》關注的不多,好夢公司有三部電影在同時拍攝,難免會出現問題。
比如《大腕的葬禮》,有馮曉剛和葛尤坐鎮,應該是最穩的,可馮曉剛在拍戲現場突然感覺心裡難受,被送到醫院,查出心臟有毛病。
林子軒和醫生做過了解。
說是心臟病有點嚴重,主要是過度疲勞,加上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心臟的負荷太重,時間長了身體難免會出毛病。
林子軒知道馮曉剛很看重這部戲,想依靠這部戲轉型,為此費心費力。
此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還要到處跑著拍外景,怎麼會不疲勞。
這屬於演藝圈的通病。
一旦工作起來沒有個準時候,飲食作息都不規律,一般都有慢性的胃病,不注意調養的話興許就會患上心臟病。
馮曉剛感覺好一點後還想著去拍攝現場。
這是和好萊塢合作,好萊塢演員在合同上有明確的檔期,到時間人家就走,要是耽擱上幾天,後面就很難完成進度了。
“馮哥,你在醫院裡好好休息,不是還有副導演麼?讓他先頂著。”林子軒勸說道。
“這不成,他鎮不住那幫人,我怕要重拍,還是自個兒看了才放心。”馮曉剛堅持道。
“那我去還不成麼?不信連我都鎮不住。”林子軒如此說道。
好說歹說,總算讓馮曉剛在醫院裡躺下了,林子軒親自到拍攝現場坐鎮。
他在影視圈混了這麼多年,還有個做導演的妹妹,對導演這個行業頗為了解。
當然,以他掌握的常識煳弄外行足夠了,真要拍電影還是不靠譜,怎麼說呢,拍電影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挺難。
拍部爛片挺簡單,想要拍好不容易。
林子軒沒想著過把導演癮,他就是來鎮場子的,免得由於導演不在,劇組裡人心浮動,不好好幹活,把戲給拍砸了。
他坐在椅子上,看著監視器,讓副導演去安排。
怎麼佈景,怎麼排程燈光,鏡頭怎麼走,演員該在什麼位置上,林子軒不去管這些雜事,副導演就是幹這個的。
等一切準備好了,正式開拍。
“林總,你看行麼?”這一段演完,副導演徵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