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基礎。第三次革命是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
我思維的結果是:
*當年對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所做的一個歷史性的定位及列寧當年對社會主義所下的原則性的定義,在今天看來,也都很接近精確。可是,毛澤東比斯大林更斯大林,他們都參照了嗎?怎麼,越接近社會主義之時,他們個人的敵人(原來都是同志)卻會越來越多?!
黨自從誕生以來,大致已走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8年,是黨在中國獨有的國情下誕生、成長、壯大,並打出了一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國的歷程。第二階段從建國後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29年,是毛澤東為了中華民族,仍只想繼續依靠工農,但,由於他的太浪漫和急功近利,使黨走上了一條並不符合中國國情、他自己也不斷的犯錯誤並文過飾非的總不認錯的絕路,也正是毛澤東“天才地創造性地發展了*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階級鬥爭的觀念,天才地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的觀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主義發展史上,樹立了第三個偉大的里程碑”的起止全過程,更是黨取得了建設中國寶貴經驗與教訓的年代。第三階段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至今的30年,現在看來,才是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我們黨、、、、、、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的嶄新的時代。而“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也正是“天道求是”。
今天,細細品來,毛澤東當年的浪漫主義無可厚非——但他建國後的重用高崗、、、、、、1953年6月把“確立新*主義社會秩序”等問題提到“離開總路線”的高度進行批評,以及他在1955年下半年開始,置他自己主導制定的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於不顧,掀起的社會主義改造高潮,現在看來,是不是都有那麼點“真理就是真理,跨過真理一步,就是錯誤,就變成了謬誤。”(*時,葉劍英語)“憑主觀空想幹革命,就要犯錯誤。”(*時,陳毅語)之嫌?然後就發展到了1957年之後的“左”到*時的更“左”,也就是本故事的“典型環境”。若不,也就不會有我前邊引記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的那些講話了。實際上,也不會發生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先後發生3次偉大革命”的在建國後第29年的“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了。
為此,我感慨良多、、、、、、
“人生七十古來稀”,唸了十多年的書,做了五十年的農民,現在是每天干消費,精力仍充沛,心想,也該為社會做點貢獻啊。於是乎——“廁所又沒紙了”——就決定動筆寫點東西。當然要寫我再三思維、也最熟知的事物了,於是就感悟到了應寫《天道求是》。
《天道求是》小說中的故事起止時間,選在1952至1980年,跨時28年。而這28年,正是開國領袖毛澤東“功七過三”之“過三”一開始由量增到質變,在歷史上耽誤了中國發展的年代。他不是在1945年就說了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而且在1959年他又說過:“看我們的人民公社究竟會不會垮臺、、、、、、不合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掉,人為地維持不垮是不可能的。合乎歷史要求的東西,一定垮不了,人為地解散也是辦不到的。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大道理”。可是,他剛剛辭世,他用於搞讓別人“對立”、他來“統一”,而硬扶植的“四人幫”就垮了,不久人民公社就解散了,他也算剛“人亡”,他的不正確的那一部分的“政”,也就“息”了。這不正是一個真實歷史中,非常現實的“天道求是”嗎?也正是我非常熟悉的想要寫的《天道求是》故事的“典型環境”。
《天道求是》小說故事結束的年代,也已過去近30年了,經過三代領導集體30多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現在,終於把主要是由於毛澤東的“左”而耽誤了的中國國民經濟總產值被日本超越了四倍的時間追了回來,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了。但*在1980年提出的——“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幹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