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計數,1010實為拾,1110實為拾肆。
若以逢二進位方法書寫,7應寫為111,9應寫為1001。
完全正確,朱慈炅忍住鼓掌的衝動,打眼看了一下他試卷上的簽名,徐孚遠,恩,就他了,就算其他人全部答不出來都沒關係了,有這一個就夠了。
不過朱慈炅這次倒是失算了,眾考生看到他滿意的回到龍椅上,都知道這個徐孚遠怕是答對了,雖然沒有人去偷看他的答案,卻有很多人模仿這他的樣子在白紙上寫起來,一個時辰之後,考卷收上來,還真有一個人也答對了,不過名字有點怪,叫什麼夏允彝。
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
這次殿試名為恩科,並沒有點什麼狀元、榜眼、探花,只是純為選拔人才而已,當然,被我們崇正皇帝朱慈炅選中的人升官發財那是免不了的,現在大明的人都知道,皇上提拔官員那叫一個不拘一格啊,只要被他看上了,那升官的速度絕對如同火箭一般。
其實,朱慈炅並不是胡亂提拔,能被他看上的基本上是青史留名的大忠臣,這些人本身就才能與忠誠齊備,又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用起來自然無需擔心什麼。
不過這次這兩位他還真沒聽說過,所以他並沒有馬上提拔,而是先讓兩人回去休息,至於這個官職,要等他看完了他們的資料再說。
這次來殿試的人本來就經過了東廠的嚴密考察,他們的個人履歷東廠自然調查的一清二楚,只是資料太多,朱慈炅事先懶得一一檢視而已,反正只有選上的人他才會提拔,到時候再看被選拔之人的資料省事多了。
朱慈炅回到自己的私人書房後便吩咐曹化淳將徐孚遠和夏允彝資料取來,曹化淳出去吩咐了一聲,很快便有兩個太監各捧著一沓資料彎腰走進來,跪地雙手舉到朱慈炅跟前。
這兩人以後可至關重要,不能有一點問題,所以朱慈炅接過資料後便認真的看起來。
剛一開啟徐孚遠的資料朱慈炅便是一愣,這徐孚遠竟然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那可是他恩師徐光啟的家鄉,他與恩師是同一個地方人,又都姓徐,不會是什麼親戚吧!他趕緊往後看去,結果,兩人並不是什麼親戚,不過這徐孚遠出身也不低,他曾祖父的兄長竟然是嘉靖和萬曆兩朝的首輔徐階!
既是名門之後,品行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果然,這徐孚遠常懷報國之心,讀書發奮刻苦,嘗與奉天知府陳子龍主編《皇明經世文編》,高中進士之後隨陳子龍遠赴遼東,任海州知州,做事兢兢業業,雖為一州之尊卻經常下田間地頭,與平民百姓一起勞作,鼓勵生產,可以說遼東的大豐收,他功不可沒。
人才啊,朱慈炅沒想到,他這選拔人來學習電磁學知識呢,卻選拔出一位如此勤勉的官員,能得到東廠如此評價,為官肯定沒得話說,這樣的人自然要大力提拔。
能覓得如此良才,朱慈炅心情好到不行,他對後面的夏允彝要求已經不是那麼高了,想著大概看看就行了,只要沒什麼太大的問題,就一併教了,反正教一個也是教,教兩個也是教,教完讓他給徐孚遠當副手就行了。
他隨意翻開夏允彝的資料一看,差點咬到自己的舌頭,這夏允彝竟然也是南直隸松江華亭人!
只是他不是什麼名門之後,但卻比徐孚遠還出名,陳子龍對他的器重尤在徐孚遠之上,直接把他拉去奉天府當副手,任知府同知。此人做事更為勤勉,協助陳子龍把奉天下面各州縣管理的井井有條,可以說遼東的大豐收就是他和陳子龍主持的結果。
世上竟然有如此湊巧之事,這兩人包括陳子龍,難道松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竟然出了如此多的人才,雖說那裡是後世的上海灘,但這會兒還只是個普通的小縣城,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朱慈炅正覺得奇怪呢,外面突然傳來曹化淳的通報聲:“啟稟皇上,徐光啟徐大人求見。”
正巧,恩師也是松江人,正好問問他,朱慈炅急忙道:“快宣。”
很快,徐光啟便出現在門口,他並不是一個人過來的,後面還跟著王承恩和五個太監,那五個太監手裡都捧著也個方形木盤,木盤上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一沓沓的奏摺。
這是要讓朱慈炅批閱奏摺嗎?當然不是,我們的崇正皇帝可沒有批閱奏摺的習慣,看到那比小學生家庭作業還多的奏摺他就頭疼,哪裡會去幹那苦差。
貌似他的御用批閱工朱由檢親王已經去歐陸了,這奏摺又必須天天批閱,怎麼辦呢?
這事自然難不倒朱慈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