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議,只是想給在座的眾人做個推選的示範而已。
見眾人果然沒有什麼人選,他一本正經的繼續道:”推選的章程就是這樣的,大家都把自己推選的人的履歷念出來,然後開始舉手表決,誰的得票最多,就由誰當選。下面開始舉手表決,同意張溥擔任運輸部尚書的人請舉手。“
說罷,他第一個示範著將右手舉起來,緊接著商務部尚書張採便學著他的樣子將右手舉起來,然後是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最後,所有人都把手舉起來了。
朱慈炅微笑道:”很好,張溥獲得十一票,相信沒人能比他票數更多了,朕宣佈,張溥當選運輸部尚書。“
這個貌似有點草率,卻將整個推選過程演練了一遍,在座眾人無不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推選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尤其是朱由檢,那緊皺的眉頭終於展開了,這推選貌似不是很難主持嗎!
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
張溥在明末歷史上也是個名人,在晚明風雨飄搖的時代,他滿懷一腔熱血,繼東林而起,聯合正義之士,組織和主持文人團體復社,欲隻手撐起明朝搖搖欲墜的天下。
年輕的張溥在閹黨權勢熏天的日子裡,不計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呼籲文人打破門戶之見,以國家為重,樹起了以文會友的旗幟,來綰結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義的勇氣,也曾歆動天下。
但是,他救國救民的方法卻有失偏頗,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資歷升官,卻想借廣收門徒以控制知識界、把持科場,最終達到左右政權之目的。
這無異於在空中搭建樓閣,看上去富麗堂皇,卻沒有任何基礎,就算奇蹟般的建成了,垮塌也只在分秒之間。
不過,不得不說張溥的能力還是很驚人的,他一度以復社領袖這個沒有任何實際職務的民間組織領袖之名,遙控操縱朝堂決策,決定官員任免,連當朝首輔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從。
在鄉野之中遙控朝廷,以閒人之身執掌天下,這是很多後世文人對他的評價,他這份潑天的狂傲和能耐,也算是空前絕後了。
據說張溥最後也是因為太過囂張,才被忍無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殺了。
當然,這些都是崇禎朝的事情,在那種絕望的形勢下,他或許是迫於無奈才想出那種天方夜譚般的救國方式,在崇正朝,大明已在朱慈炅的治理下興旺發達,盛極一時,這國自然是不需要他來救了,所以,他還沒冒頭便被先知先覺的朱慈炅一把按住,發配到西北去了。
很多時候,環境也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張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強的有點離譜,崇禎朝那種絕望的環境,造就了一個狂傲不羈的文人領袖,崇正朝興盛無比的大明卻造就出一個政績驚人的幹吏。
崇禎朝這個時候張溥已經被朝廷大佬害死,駕鶴西去,崇正朝這個時候,張溥卻仕途通達,扶搖直上,成為大明政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
時也命也,張溥進京途中一直在感嘆,當初和復社成員一起被皇上發配到西北的時候,他以為,他這輩子已經完了,一個縣令之位將坐到終老,卻不曾想,皇上並不是要碾死他,各級官吏對他也沒有什麼偏見,做出的功績一點不落全被記下來了,該升遷時,照樣給他升遷,沒有一絲拖沓。
有大能耐的人,成事,有時候是要藉助氣運,但更多時候,他們卻是靠的自己敏銳的眼光,或者獨特的嗅覺,張溥剛獲得升遷便立刻明白了,皇上並不是反感他的為人,而是不希望他結黨干預朝政。
想明白這點,他立馬將復社骨幹召集到一起,分析得失,講明形勢,然後當眾宣佈復社解散。
他這樣一做,果然得到了皇上的賞識,皇上派來的三省總督陳子龍立刻開始提拔他,他那升官速度簡直就跟坐了火箭一樣,短短几年間就提拔為正二品的左布政使!
當然,他不知道,陳子龍並不是受了朱慈炅的指示來提拔他的,而是看重他的能力,正常提拔而已。
而後,他的同鄉、好友、右布政使張採又被調到京城,擔任商務部尚書,而且還經常寫信來勉勵他,皇上對他很器重,只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一旦有合適的位置,也會將他調到京城。
果然,這才一年多時間,他就接到調令,赴京城出任新組建的運輸部尚書!
終於進入朝廷中樞了,張溥不知道皇上為什麼器重他,但是,他知道,只有勤勉任仕,做出成績才會得到提拔,要是他當初在孝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