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一萬人幹掉十萬人都只是一兩刻鐘的事情!

朱慈炅這個鬱悶啊,徐光啟的建議是不錯,一個省派一萬火槍手就足夠了,幾十萬軍隊他養不起,幾萬軍隊還是養得起的,但主要問題是這種初代燧發槍他壓根就沒打算量產啊!

後面還有更先進的新型燧發槍呢,射程五百米,打騎兵就跟割麥子一樣。那像這射程三百米的燧發槍,要一百米內才能穿透盔甲,碰上後金騎兵也就能打出一兩波傷害,那能頂什麼用啊!

現在經徐光啟這麼一說,他倒是有點意動了。打騎兵不行,但是打起義軍那可是神器,再說了,後金最終還是要攻城的嗎,攻城那就只能用步兵了,這種燧發槍打攻城的步兵那也是很兇殘的,大不了到時候禁衛軍全部用新型燧發槍,這些老的就給邊軍守城用。

想到這裡,朱慈炅不再猶豫了,他當場宣佈,採用徐光啟的意見,全力生產燧發槍。當然,這生產燧發槍也是需要時間的,那楊鶴的建議就是拖時間,倒是蠻合適的,他也一併採納了。

最終商議的結果就是,任命楊鶴為陝西巡撫,給他一百萬兩銀子,讓他去拖住陝西的義軍。同時命工部全力生產燧發槍,一年內最少要做出三萬把!

。。。。。。。。。。。。

有句俗話叫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個方法貌似不錯,但一執行問題就來了。

楊鶴那裡倒是沒什麼問題,拿了銀子就屁顛屁顛的跑去陝西上任去了,並信誓旦旦的保證,絕對能把那幫農民給安撫住。

這問題出在工部,短時間內他們根本就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

為什麼呢?新軍工廠馬上就要完工了,地方絕對夠大;生鐵、木炭、煤炭這些材料大明壓根就不缺。這既不缺場地又不缺材料為什麼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呢?

問題很簡單:缺人。

畢懋康計算了一下,一把燧發槍共有大小零件五十個左右,其中槍管、藥室、螺絲等都需要上機床加工,這樣算下來要年產三萬把,就需要簡易車床六十臺,簡易鑽床二十臺。一臺機床一天三班,一班兩個人,光機床操作工就需要將近五百人。

另外翻砂鑄造也需要五百人,手工加工更是需要一千人左右,最後的組裝除錯還需要一百人左右,這樣算下來,新軍工廠起碼要招兩千多人才能保證年產三萬把燧發槍。

有人要問了,大明還缺人嗎,光京城就上百萬人呢!

要是現代,自然是沒問題的,不要說上百萬人,一萬人裡面就能找出這兩千多人來。但這是明朝啊,明朝的人可沒幾個學過現代數學和物理的。你讓人去開機床,去加工零件,總要看的懂圖紙才行吧,圖紙都看不懂怎麼加工?

所以,不要說幾千人了,就算是工部裡面,能看的懂燧發槍圖紙的都不到十個!

這個問題倒是難不倒朱慈炅,沒有合適的人才,可以自己培養啊。他早就想推廣西學了,這次正好是個機會,他乾脆令徐光啟在京城東南西北四面創辦四個學堂,每個學堂招收一千名學員,培訓幾個月基礎知識後擇優錄取,從其中挑出兩千來人,招到軍工廠再現場教學,這樣的話三個月左右人員就配齊了。

這個開學堂貌似也不是很難,地方是現成的,收拾閹黨那會兒,一眾貪官的豪宅大院不知道查封了多少,隨便拿幾個出來就夠用了;至於這個老師嘛,讓徐光啟和畢懋康他們辛苦一下先兼著就行了。

但是,推廣西學真的這麼容易嗎?這次朱慈炅好像又想錯了。

第二卷 第十二章 推廣西學

朱慈炅一道聖旨下去,禮部馬上開始籌備辦學事宜。徐光啟作為禮部尚書,自然不必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他只要把任務分配下去就行了,手下的人自然會給他辦的妥妥的。

禮部左侍郎錢謙益文才出眾,徐光啟命他負責撰寫和張貼招生通告;

禮部右侍郎溫體仁辦事細心,負責學堂選址和內部佈置。

至於他自己,則負責編寫教程,他曾經翻譯過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正好涵蓋了識別零件圖紙所要用到的物理和數學知識,以《幾何原本》為基礎,這教程編寫起來就不難了,只要將裡面關於點、線、面、四邊形、圓、角度、弧度等基本圖形摘錄出來,再將簡單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描述一下就行了。

至於授課方面的事情,倒不用他和畢懋康等人親自出馬,他曾在上海開辦過學堂,教授的就是西方數學和物理學,只要找幾個成績優異的學生過來,教這些基礎知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