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出自佛教禪宗燈錄之一的《嘉泰普燈錄》卷十八,意蘊是:千江有水,自然就會映出天上的月亮,萬里無雲,自然就會顯露出萬里的天空;只要自已的內心做到心無掛礙、無煩惱、無貪嗔痴,盡了六根,自然會達到開悟的大智慧境界。但這過程,並不必刻意去追求“開悟”。若想江中有月,重要的不是去追尋月亮,而是自己要江中有水,自然會江中有月;若要萬里無雲,不要去執著於天,而是清除心中的“雲”,清除了心中的雲,天自然會顯現出來。這就和心經中的“照見五蘊皆空”中的“照”字的含義如出一轍。
無論是政治上的陰霾,還是她這片偶爾投映在他波心的雲,請他通通不要放在心上吧。劉青希望朱權能做到,真正的心中無雲。
(因為下面要進入第三卷,為了讓內容完整,這章只有兩千多字。劉青回到了家鄉,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她還能與周子冽重逢嗎?“人生若只如初見”,他們的再見是否還能如初見那般開心?請親們跟泠水一起進入第三卷“燈火闌珊”……)
第三卷 燈火闌珊
第一百四十九章 歸家
第二天一早城門一開,劉青便跟十影一起悄然離了城。乙影堅持說劉青身體尚未恢復,弄了一輛舒適的馬車給她乘坐,堅持要一塊兒走到南昌後再分手。她跟甲影一樣,雖跟劉青只相處了幾天,卻也喜歡上了這個性格果斷而謙和的女子。而對乙影的這番好意,劉青倒也欣然接受。
坐在鋪有厚厚的藤製墊子的車上,看著漸漸遠離的杭州城門,劉青的心境,與她奔赴杭州時大為不同。這一年的經歷,如同烏龍茶道中那道溫潤泡,洗淨了那一路攜來的風塵霜雨,讓緊壓卷曲的茶舒展開來,使茶由生澀變得柔和,顯露出溼潤的樣貌來,如此,才能喝到茶的香、茶的清淡、茶的心平意和。
如果說,剛從山裡來時,她似乎是一股翻騰的河流,滿腔熱情、四處奔忙卻泥沙俱在;而如今經過了這一道溼潤泡,她覺得自己成了一汪湖水,在寧靜中慢慢澄清了自己,變得更為從容與寬和。
在甲影乙影的安排下,早晚趕晚,中午休息,行程不慢卻不勞累煩熱。劉青的身體她自己覺得早已恢復得很好,卻還是很樂意地接受著兩影的細心看護,這態度讓兩影都很開心,彼此相處出一種朋友的情誼來。
然而分離還是在走了十天後來臨,到了南昌附近的進賢縣時,劉青堅持與十影分了手,一個人騎著馬,慢慢往桂林方向駛去。一路上遇到鎮子,她都停下來,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可買的,大寶二寶的玩意,秦玉英的衣服首飾,都比較好買,唯獨劉大春,也不知給他買什麼合適。一路挑挑揀揀,買了就放到芥子裡,直到小懶被搔擾得蹦出來表示抗議,劉青這才發現不知不覺,連上她以前買的各種玩意,這一年來所買的東西已佔去了大半個芥子空間。
又走了十天,終於到了桂林。聽到久違的鄉音,劉青覺得無比親切。她歸心似箭,也不歇腳了,急馬直奔大圩。到了大圩後把馬仍存在酒樓裡,出了酒樓劉青有些犯愁了——她買的東西太多,到了家她總不能從芥子裡往外掏吧?想了想,劉青只好在鎮上僱了一個腳伕,買了兩擔籮筐,揹著人把一部分東西從芥子裡倒騰也來,一人一擔地開始翻山越嶺。
黃昏時,遠遠望見了西山村的裊裊炊煙。想起在去年那個黎明的早上劉大春送她時那個寂寥的身影,劉青的眼角變得溼潤。在這裡生活了六年,這裡早已成了她在這時空的根。有外面遊歷一年,只要心裡有了不痛快,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曾給了她溫暖的家。
劉青出去了整整一年,她自己都沒有發現自己的變化很大。因為內功的精進,她的容貌有著穿什麼都遮不住的光彩奪目。又因為這一年過的基本是人上人的生活,手下總有幹活或使喚的人,她身上隱隱的有了一種與普通老百姓不同的氣勢。所以她今天回來,雖然穿著一套舊得褪色的短褐,挑著一擔竹筐走在村中小路上,陸續遇到的村人愣是一個都沒認出她就是劉家的二丫姑娘。
小山村外客甚少,見到兩個陌生的人挑著兩大擔東西,大家都很好奇的駐足觀望,小孩們則一直從村頭跟到了村尾。終於,其中一個膽子大的孩子擠到劉青身後,大聲問:“你們找誰?”
劉青離家前就不大認得村裡的人,所以一路低頭趕路,生怕見了人不打招呼過後被人誹議。這會兒聽見一聲清脆的童聲在身後響起,轉頭一看,臉上倏然一喜。雖這孩子長高了不少,可那眉眼、那胖嘟嘟的臉蛋,可不正是大寶麼?
“我找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