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急報,衛都督、邵將軍二人已經打到了鮮卑人老巢,消滅了數萬胡虜,徹底覆滅了留守漠南的胡虜。”
“太好了,漠南無憂矣!接下來要儘快將漠南掌握在遼東手中,徹底根除北方威脅。”
此次遼東軍動員了十幾萬大軍,利用拓跋鬱律急於野戰的心理,將漠南鮮卑主力騎兵一鍋端,現在漠南除了老弱病殘外,再也沒有一部實力強盛的部落。
右路軍順利拿下漠南,衛朔總算放下心。在他的規劃中,陰山以南是要徹底變成大晉領土,而陰山以北的漠南草原則必須完全受遼東威懾,成為遼東附庸。
佔據了陰山以南廣袤草原外,接下來就是如何鞏固這塊地盤。結合歷史教訓,衛朔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築城,以此為城池據點,扼守交通、運轉要道,威懾各個草原。
“首先要在草原上築城,透過遼東掌握的畜牧養殖技術,改變草原民族逐水而居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習慣於定居,這樣才有利於遼東設郡縣管理。”
“築城不但可改變草原民族生活習慣,還是遼東賴以控制草原的軍事要塞,連同北邊陰山要塞防線,足以將陰山以南草原變成中原王朝固有牧場。”
“當然了,你我都十分清楚,僅靠要塞與城池是無法完全抵禦胡騎入侵,真正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強大的騎兵隊伍。”
“不錯,主公睿智,光靠幾座城池要塞當然不可能封鎖住千里草原。其實修建城池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封鎖胡虜,其存在的軍事意義是讓遼東軍在廣袤的草原上有個落腳地以及物資儲備所。”
“只有依託城池,遼東軍才可以越過陰山深入漠南草原威懾各部。”
說到這兒,魯昌帶著幾分慶幸道:“多虧主公發明了水泥,不然遼東還真無法完成規模浩大的草原築城計劃。”
衛朔悠然一笑,神色間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在嶗山與流民辛勤勞作的日子。自永嘉五年離開嶗山後,他已足足有八年時間未有回去過,眼下嶗山只有朱文一人坐鎮。
“不過即便如此,想要完成築城計劃也不容易。在整個陰山南麓草原,我們至少需要在東套、岱海、壩上三大草原上修築十二座城池,每座城池至少要能容納二十萬人居住。”
“築城所需一切物資、糧草都要從後方轉運,沒個十年八年別想完成。”
“是呀!”
魯昌補充道:“這兒距遼東核心地帶太遠了,中間有沒有河流可用,只能依靠騾馬運輸,沿途光是人吃馬嚼就是一大頭。”
面對古代落後的運輸條件,衛朔也只有束手無策,而這也是遼東打下陰山以北草原卻又不想佔據的原因,代價太大了。整個漠南草原面積巨大,包括陰山南北廣大區域,遼東能將陰山以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後以雄兵威懾陰山以北,足以將漠南牢牢掌控自己手中。
“主公,咱們是不是先不急著築城?漠南諸胡首領即將南下會盟,當務之急得趕緊先建一座會盟臺。”
“嗯,昌之言之有理,營地內有不少胡人俘虜,我將其中男子全都交予你,必須趕在謝艾與諸胡首領抵達前完成會盟臺建設。”
“諾!請主公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魯昌躬身領命。
……
太興二年,六月中旬,謝艾與三廂步騎,押著漠南諸胡首領共一百五十四人抵達陰山長城,參與遼東主持、發起的長城會盟。
漠南諸胡剛一進入會場,就看到長城腳下不遠出聳立著一座高臺,即會盟臺。
會盟臺建在一片平坦草原上,該地東西長十公里左右,南北寬六公里左右,是一片遼闊的草原。抵達長城下的漠南諸胡首領需先前往大帳拜見衛朔,就漠南草場、部落等安排達成一致意見後,才會舉行會盟儀式。
衛朔的中軍大帳位於中心,按眾星捧月之意、眾人朝崇的格局,其餘遼東將士在方圓五十里內支設帳篷,屯兵列營,拱衛中軍大帳。
漠南諸胡首領按照部落大小分列左右兩隊,依次步入大帳,行大禮拜見衛朔。作為向遼東致敬稱臣的禮節,趕來的漠南諸胡首領按照傳統紛紛向衛朔進獻了各種貢品、禮物。
看著恭恭敬敬進獻禮物的胡人首領,衛朔並未感到任何振奮之情,因為他知道這種儀式的禮節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如果各胡虜以為這樣一叩拜,再獻幾頭牛羊,遼東就能‘放過’他們的話,那就太天真了。
“爾等都起來吧!此次遼東軍北上主要是為了掃滅不服王化的鮮卑人,以後只要大家遵守遼東規矩,你們又能順應天意,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