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信任有加的石勒,張賓內心並不好受。
不管怎麼說,張賓滿腹才華是遇到石勒之後才得以施展,是石勒的賞識才讓他有了算無遺策、機無虛發的美稱,而且石勒對張賓算得上是言聽計從、重用有加。
這讓自詡為忠貞之士的張賓,面對知遇之恩怎能不報?
但是在民族大義之下,什麼知遇之恩都得靠邊戰,如此張賓哪裡有其他選擇?
因此,張賓心中的痛苦外人根本難以理解,眼下他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儘快替遼東完成消滅羯胡的心願,給張家贏得一線生機後,他就不打算再痛苦的活下去。(未完待續。)
第540章 誰是獵物?
自太興三年接任幷州都督以來,姚弋仲坐鎮幷州已兩年。在這兩年中,姚弋仲不敢有一絲懈怠,尤其對廂軍、府兵的訓練要求十分嚴格,晚上連睡覺都在想著訓練事宜。
進入二月下旬,姚弋仲已做好了出征前一切準備,其中三萬將士整裝待發。
三月三,姚弋仲接到了大司馬出兵常山的將令,強按住內心的喜悅忙下令大軍出征。
姚弋仲非常清楚南征大戰的重要性,可以說此戰中遼東眾人的表現,即便不能決定今後地位,但也會對遼東開國後的論功行賞產生重大影響。
其實在這之前,姚弋仲雖一直都在關注南征大戰進展情況,作為高階將領,也不希望自己置身事外,但他作為加入遼東不久的胡族將領,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一開始就得到重用。
姚弋仲是個有能力且又有野心的人,當然了,這種所謂的野心不在於奪取天下方面,而是在建功立業上的野心。
加入遼東之後,姚弋仲很快就明白過來,日後若要活得瀟灑些,就得多立功勞,讓自己爬升到更高的位子上。
因此一接到大司馬將令,姚弋仲大喜過望,他當即宣佈動員。一下子,整個幷州都行動起來,校場內外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所有幷州駐軍都在談論出徵事宜。
按照參軍司部署,幷州都督府將出兵三萬,而幷州廂軍、府兵加在一起足足有六七萬之多,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半人要留守。
聽說了這個訊息後,幷州將士紛紛爭搶著想讓都督大人帶自己出戰。在遼東,由於軍功賞賜極重,導致眾將士殺敵立功之極為熱切。
遼東軍已整整兩年沒有大戰,各將士對戰事已是飢渴難耐。為了爭搶出戰名額,各級將領、士兵差點兒搶破了頭。看到這一幕,姚弋仲感到由衷欣慰,同時對遼東未來愈加看好。
面對積極爭搶參戰的部下,姚弋仲並未放鬆要求,經過嚴格挑選,從幷州廂軍、府兵**選出十廂步騎隨他出徵,其中騎兵有四廂。
被選上的將士自然是興高采烈,其餘倒黴的落選者只能遺憾的留守幷州。
由於這是姚弋仲第一次作為主將領兵出征,因此他對各種細節要求極為嚴格,從隨軍醫護人員、後勤輜重到出征將士精神面貌以及武器裝備都要儘可能做到完美。
出征前,全體幷州駐軍集合在校場上,姚弋仲站在高臺上,望著無邊無沿的軍陣,躊躇滿志,他希望透過此戰徹底為自身正名,並躋身到遼東軍核心高層中。
大軍離開上艾縣城,沿著寬闊平坦的水泥馬路,直奔井陘小道。走在路上,沿途是一望無際的田野,隨風而吹的麥苗,讓姚弋仲看得如痴如醉。
如今遼東各地,基本上實現了水泥道路相通,用水泥鋪就的道路,路面乾淨、寬闊、結實,兩旁還種滿了樹,和以往坑坑窪窪的土路一比,真是一在天、一在地。
走在水泥路上的遼東將士各個臉色紅潤、精神飽滿,步履矯健,顯示出良好的素質,這自然跟遼東軍充足的後勤保障以及嚴格的軍事訓練離不開。
姚弋仲身著魚鱗甲,一馬當先,騎在高頭大馬上,向前而去,他身後是如雲地旗幟,還有數萬雄赳赳氣昂昂的遼東將士。整個方隊甲葉作響,出征將士軍容嚴整、士氣高昂。
三萬幷州將士浩浩蕩蕩向前而去,此行隊伍龐大,除了數萬將士外,還有眾多馱馬以及馬車,拉著各色的軍用物資等。這就是佔據陰山南麓草原的好處,遼東上下根本就不缺少馬匹,甚至馬已成為遼東最普及的牲畜。
在太行山深處,影影綽綽的人影佈滿了蜿蜒崎嶇的山間小道,走近仔細觀察才發現全是遼東軍將士,領頭的正是幷州都督姚弋仲。
三月姚弋仲領了將令,自樂平郡上艾縣出發,沿著井陘翻越太行山,直奔常山郡。
眼看真定城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