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發行前的,金和銅錢比較,依然還是升值了兩倍半,不過已經沒有金元寶這麼恐怖了。一金幣等於十萬銅錢,這個確實是過於誇張,哪怕是當二十的銅錢,那也相當於五千銅錢。
新銀幣面值也要降,成色也改為八成八,一兩重一枚,一金當五銀。比起過去金銀銅一比五比八,金銀比沒變,但一銀值四貫銅,銀比銅卻是漲了三倍左右。
金和銀對銅,都升了三倍左右,金銀比沒變。
新幣裡,銅錢將取消當二十和當十錢,保留當二和當五錢。
如此一來,除去銅錢貶值因素,其實金銀銅基本上恢復到了貞觀初的匯率。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朝廷透過鑄幣大量榨取百姓的財富。
恢復到原來的匯率,也讓紙鈔的信用更加可靠,對於整個大唐的經濟來說,都是有重要保障作用的。
回收舊的金銀銅元寶,改稱金銀銅元,鑄幣的利潤不再那麼高,貨幣的信用更堅挺。
岑文字看著皇帝決心堅定,便也直接用出了撒手鐧,本來也是打算要實行的新幣制,現在提前一點。
承乾還想著透過回收鑄幣權,一年能增加三千萬的鑄幣收入,結果被褚遂良和岑文字兩個輔相一攪和,就算順利回收來,可三千萬的收益,也會下降到五六百萬。
這簡直就是故意跟他這個皇帝過不去啊。
之前張家鑄幣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呢?現在朕要收回鑄幣權,你們就說要改幣。
金元寶改成金元,銀元寶改成銀元,銅元寶改成銅元,改一個字,所有的發行的元寶又要回收重鑄,瞎折騰一頓,最後鑄幣的利潤少了快九成。
見不到朕好啊。
真要算,還不如不回收呢。起碼原來張家賺的多,朝廷收的也不少,能收到四成的稅,光從張家就能收到八百萬貫以上的稅。
不算朝廷自己賺的。
現在好,若是收回鑄幣權,一年的鑄幣量不變,可就算不額外扣稅,總共也只能賺到六百萬貫,一年少賺一半以上。
這他孃的暴利的生意,怎麼就被他做成了虧本的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