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6部分

銅錢,當十銅錢,當五銅錢,當二銅錢。

“自今年發行銅元寶來,我們回收了大量舊銅錢,目前已經總共鑄造了約十億個銅元寶。”

其中大約五億當二銅錢,三億當五銅錢,一億當十銅錢,一億當二十銅錢。

十億個各種面額銅錢,也不過摺合四百五十萬貫錢。利潤雖高,但還是不如金幣賺錢。

如果保持現在的鑄幣量,鑄幣權全都收歸朝廷,那朝廷一年能得到三千萬左右的鑄幣稅。

這幾乎能趕上食鹽專賣的收入了。

而張家一年也要減少起碼兩千萬的收入,就算是稅後,也要少一千六百萬。

承乾認為非常有必要。

一直以來,他都愁困不已,現在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將鑄幣權收歸朝廷所有,透過發行含金量少,而面額高的金幣,以及銀幣、當十銅錢等,直接搶錢。

搶的是誰的錢?

當然是那些最有錢人的錢。

這是一種很不要臉的手段,但他認為非常可行。

如張超,他就是透過各種技術和規模壟斷市場賺錢,比如張家的造船廠,他家的鋼鐵廠還有他家的銀行、典當等。

高士廉提醒皇帝,這會有風險。

一來,本來元寶貨幣發行,是因為當初紙鈔信用受損,而朝廷的金銀銅儲量不足,所以不得以下才透過減少成色,和提高面值這種方式,來拯救貨幣信用。按當初的計劃,以後朝廷等形勢好轉,會發行新的貨幣,到時增加成色,以及降低面額,來保障貨幣的信用。

畢竟,金幣比黃金價高七八倍,這裡面是有嚴重隱患的。

原先大家有技術有黃金的都能鑄幣,現在只能朝廷鑄了,如張家損失這麼大,他又偏偏有技術私鑄。

那如果張超自己私下鑄造,朝廷能制止的了嗎?

而且就算張家不私鑄,那按之前的約定,是要等這波過去後,朝廷就要再發行新貨幣的,這次的元寶貨幣,其實只算是救市的過渡貨幣。

“幣值虛高,甚至有可能再次危及到紙鈔的信用。一旦紙鈔信用再次出現動搖,那可是非常危險的。”

紙鈔能通行,最大原因是朝廷宣佈紙鈔隨時能兌換成金銀銅鈔。而過去銅錢能被接受,是因為銅錢本身值錢,甚至要是融化銅錢去鑄銅錢,還能更值錢,銅錢裡含的銅甚至超過幣值,這才有後來的省陌,直接按銅錢的本身價值算,不用按幣值算,因此一貫錢,實際只有七八百文,因為七八百個銅錢就能值一貫錢了。

現在朝廷搞的這套元寶錢,一個銅錢能當二當五當十甚至當二十,這相當於實際上銅錢貶值了。朝廷的金幣,更是隻有實際價值的八分之一。

很多東西都是有市場規律的,若是亂來,肯定要出問題。近的有去年的擠兌風潮和通貨膨脹風波,往遠了說,有王莽改制的各種幣制改革,不但貨幣總類多,同樣也有高面值低實值的情況。

王莽和太上皇的幣值後來可都是出了大問題的。

“要抑制諸侯,不如朝廷現在就開始停止鑄造元寶幣,開始發行新幣,這樣鑄幣利潤大減,也一樣能遏制諸侯從中得利,而且還有助於安穩市場。”

承乾想了想,現在市場挺好的,若是就此放棄元寶幣,張超固然賺不到那麼多錢,可他不也賺不到了嗎?

他直接收回鑄幣權,那所有的鑄幣暴利可就都是他的了。

高士廉還在勸,可承乾已經聽不下去了。

“就算要改革錢幣,也不急於這一時。朕先收回鑄幣權,然後等幾年後,再發行新幣也不遲,朝令夕改,也並不合適。”

第1370章 兩敗俱傷

在貞觀以前,生產水平低下,商業活動蕭條,加上戰亂不止,於是更加混亂。

漢時有句話說,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婦不織或受其寒,這就是生產力低下的表現。全國大部分的人都在家種地,婦人要為全家織布做衣,基本上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社會。

因為窮,所有沒有什麼結餘。沒有結餘,也就跟錢沒什麼關係。

南北朝時代,戰亂紛紛,百姓更加窮困,大家連衣食都勉強,彼此間交換點必須品,都不用錢。民間零星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雞啊鴨啊,送到村口換大糧。買幾斤豬肉買點針線,也都直接用麥谷。

三國時的曹丕上位後,甚至乾脆把錢廢了,魏黃初二年公然明令,廢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在南方,到了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