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卸下一袋袋的米和炭,然後開始搭帳篷,煮粥。
“大家都排好隊,糧食很多,每個人都有份。”
“我們是監國太子麾下的海軍士兵,是來救援江北的災民百姓的。”
“大家先排隊,飯還要一會好,青壯者可以過來幫忙搭帳篷,青壯婦人也可以過來幫忙燒水煮粥生火!”
災民們在迅速的彙集過來。
但他們沒有人上來爭搶。
“我就知道,朝廷不會忘記我們這些受災百姓的,肯定會救災的。”一個老農看著那一袋袋從船上搬下的米,高興的流眼淚。
“爹,這不是漢京朝廷送來的米,這是南邊監國太子送來的。漢京的那皇帝才不會管我們死活了,只有太子和趙王才是最仁義的。”有個年輕人大聲說道。
許多人都點頭。
是啊,這是南軍。
從長江到揚州,不過數十里。
張超的艦隊不停的分出船隻,趕往運河兩岸救災。給百姓們施繼,給他們建立安置營地,搭建帳篷,送煤。維持秩序,派醫生給大家診治。
這送溫暖的行為,贏得無數百姓的叫好。
臨近中午。
張超的艦隊到達揚州城下。
他沒有馬上攻城,而是讓跟隨在後面的輔兵,先忙著安置難民。
程名振和楊弘禮早就登上了城頭。
揚州城警鐘大作。
三萬士兵都已經待命。
城裡凡每戶抽兩丁助守。若家中男丁不足,就派中男。若中男也不足,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也要上城。老人也沒,那就青壯婦人上城。
“張超的旗幟!”
程名振感嘆著道,當年平劉黑闥之戰時,他第一次見張超。那時,張超以白丁之身進入州城策反成功,開啟了州城,助唐軍殺了劉黑闥。他見到張超時,是在秦王的慶功宴上。
那時的張超,還只是個很稚嫩的年輕人。
十六年過去,這個人已經威名震天下。
攪動天下風雲了。
“數百條戰艦,估計得有五萬人。”
楊弘禮面色也很不好。
大水讓他們成了孤城一座,現在淮南其它地方的兵馬也無法來援。
僅靠城裡三萬士兵,和城中青壯,只怕守不住。
其實張超都不用強攻,決個堤,他們就得玩完。
午後。
終於有一騎士策馬來到城下,對著城上射出一封信。
太子承乾親筆手書的一封信。
“太子說他是來救災的。”
程名振一臉無奈。
楊弘禮看過後,也是嘆息。
這救災救到城下來了,不但帶來了米糧帳篷藥品等,還帶來了五萬大軍。
“太子的救災艦隊還不止這一支,還有一支艦隊同樣五萬人,已經從海上繞到北面入淮河了去救災了。”程名振說到救災兩字時,加重了語氣。
入淮河救災。
這是何等的臥槽。
“這明擺就是去抄他們的後路,進攻楚州山陽和盱眙兩城,甚至是可能去打泗州。”
山陽和盱眙都是揚州北面的楚州城池,都位於淮河南岸,同時也是運河河口。山陽是楚州州治,聯通長江和淮河的運河北端,正是在這裡入淮。而盱眙的北面,正是連線黃河、淮河的運河南端入淮河口的淮河南岸。
都是戰略要地。
現在南軍趁著洪水,直接就從海上入淮,繞北包抄。
這招太毒辣了。
“老天都不助我們啊。”程名振大嘆。
若不是這場洪水,揚州有三萬兵馬,朝廷後陸從淮北、河南等地抽調的兵馬還在陸續趕來,揚州能守,楚州一樣不好奪。
可現在,這場大水幫了南軍。
午後,風停雨歇。
張超親至城下。
“楊宣撫使、程大都督,開開門啊,我們是來救援揚州受災百姓的。”
楊弘禮一口老血差點噴了出來。
“張文遠,揚州的百姓自有朝廷救治安置,就不勞文遠你操心了。”
“楊公、程公,太子殿下聽聞揚州百姓受災嚴重,特意讓某帶了許多糧食、薪炭、帳篷、衣物、藥品等前來慰問,兩位怎麼能將我攔在門外呢,趕緊開門。”
張超一面微笑著對城頭上說,一面揮手,從船上運下來的大炮正在推過來。
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