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中學堂還是有識字課和書法課程,書法寫得好的中學堂學生們都有機會參與到魏軍的佈告宣傳隊伍,再後來,魏延會漸漸推廣簡體字。

中學堂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均田、慄布、差分、少廣、商功、均輸、盈、方程、勾股等複雜的數藝,並且利用所學的算術參與到具體的勞動生產上來,為他們各自的家庭算賬,去輔助鄉鎮、亭堡的稅吏。

此外,魏延根據後世的初中高中物理、化學、生物課本,再參考現在的《墨子》、《呂氏春秋》等著作,絞盡腦汁,編纂出一本《格物》供中學生們學習,《格物》裡面的內容大多數都是非常基礎的知識,只不過改頭換面,全部由魏延口述出來,像什麼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在這個時代,也是魏延發現的。

魏延在閒暇時候在中央大學堂師範學院登臺傳授《格物》,臺下座無虛席,旁聽者把教室內外擠得水洩不通,因為魏延的講述深入淺出,用東漢末年的語言講述一個個非常簡單而又不被東漢人發現的世界奧秘,讓他們大開眼界。

那些師範學院學員們學好了,便傳授給中學堂的學員們。

《歷史》、《地理》已經用不著編纂,魏延也懶得像後世某些歷史學家那樣歪曲歷史故意淡化異族對華夏的荼毒,便定下《史記》、《水經注》為《歷史》、《地理》的通讀教材,當然,司馬遷的《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後面的歷史則以《漢書》為參考書籍。等到時機成熟,魏延才會專門編纂歷史和地理教材。

班固之後未寫的歷史,魏延則屬意讓蔡邕的關門弟子王粲主修國史,一直寫到王粲逝世為止,在王粲編纂國史的過程中,魏延沒有做任何干擾,他不學李世民,更不學後世的某些人,動不動就篡改歷史,把歷史當成任由權力打扮的婊子。

魏延因歷史而生,所以在尊重歷史這一點兒,任何帝王都比不上他,即便王粲筆下把他曾經滿手的血腥罪惡寫得入木三分,魏延也只是一笑置之。

魏延又聯合司馬徽、胡昭等人,從《論語》《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和《道德經》、《莊子》、《墨子》、《孫子》、《魏氏春秋》等諸子百家典籍裡選擇更復雜一些的章節,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編成三本書,供給中學堂五年級到七年級作為最基本的課程,名字便稱做《中學》,跟那個儒家典籍《大學》相區別開。

在中學堂畢業以後,又要經過一次殘酷的淘汰考試,這次淘汰率更高,十比一,是因為中學堂之後,目前能夠上的大學堂,只有一箇中央大學堂,在中央大學堂課程學完以後,又透過畢業淘汰考試的都能有一個很光明的前景。

從中央大學堂師範學院畢業的就可以去做教師,教師通常兼任亭傅、鄉傅、縣傅,主管地方教化,很受人尊重,不比當其他官吏差,在待遇福利更有超過。

從軍事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正規軍做一個兩長、副隊長或隊參,直接就是中武士以上的軍銜,在同樣功勞下,軍事學院的學生獲得提升的可能性更大,若是想留在地方,也可以去亭堡做亭尉或副鄉尉,上升的空間比透過其他途徑進入行伍的軍官更大,因為他們是魏延的學生。

從政治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地方的亭裡做亭長、亭丞,少數優秀一點兒可以去做鄉丞,他們獲得上升的空間比透過其他途徑進來的文官更大,基本上三年就能獲得一次擢升的機會,原因很簡單,他們是魏延的學生。

從技術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工部任職,或者在魏軍的總裝備部任職。

從文藝學院畢業的,通常都可以去禮部任職,或者在魏軍的文藝兵團任職。

女子學院畢業的,可以去將軍府或日後的皇宮做女官,可以去魏軍的文藝兵團任職,也可以去小學堂或中學堂做教師負責樂藝的教學,當然更多的女子學院學生都選擇回家相夫教子,魏延對此很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至於那些世家子弟,多仰仗家世,多是去許都的太學就學,或者前去追隨鄭玄、管寧等私學,不屑於進入中央大學堂。

等到他們意識到魏延的強大,意識到中央大學堂學生乃是魏延門生之後,中央大學堂已經對這些世家子弟關閉進入的通道,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世家子弟應該入太學,中央大學堂是貧賤子弟的,世家子弟入了大學堂會辱沒他們的身份。”

當然,才能優秀、品德高潔、與眾不同的世家子弟,魏延還是會給他們開啟方便之門的,當然這樣的世家子弟是鳳毛麟角了,且多跟家主的品行教育有關。

在搞中央大學堂的同時,魏延不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