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率低,變數大,資深藏家最喜歡。至於曜變,那是珍品,可遇不可求的寶貝!”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的且產量最大的產品,以致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所謂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文,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
由於窯變等因素影響,兔毫形狀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顏色還有金黃色、銀白色等變化,俗稱“金兔毫”、“銀兔毫”等。
宋微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有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佈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
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厘米。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
油滴也是一種結晶釉,燒成難度較大,成品率低,傳世或出土很少。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南宋油滴天目碗被視為國寶級文物。在日本文獻記載中,“油滴”是僅限於“曜變”的名貴瓷品。在現代收藏界,油滴也是建盞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曜變一詞在《禪林小歌》中就有記載,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的《君臺觀左右帳記》中,把建盞珍品劃分為若干等級,其中將“曜變”列為“建盞之至高無上的神品,為世界所無之物。
所謂曜變,就